职场生涯

号脉职场小说“红”与“黑”

职场词典 zhichang.cidiancn.com

阅读: 570

   《职场小说缺失了什么?》,指出了一个新的阅读现象。对此文学批评家与传播学者的观点是:新的经济环境与生产方式造就了白领新人群,但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生存与拼搏的他们,并没有更多前人的经验可资借鉴,“杜拉拉”等职场小说的热销反映了他们心理上的巨大需求。然而,职场小说毕竟虚构大于真实,其一味强调的“人际关系”更不可看作“职场指南”。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职场会更“可怕”。
    “杜拉拉”,这个显然出于随手拈来的可爱而又淘气的名字,成了一代白领的形象代言人。不仅成千上万的白领在“杜拉拉”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连许多在校大学生也把自己在“校内网”上的网名改成了“杜拉拉”,希望在未来的职场中有“杜拉拉”那样化险为夷、步步晋升的好运气。
    然而,在此类小说的封面上,“中国白领必读的职场谋略小说”、“解密职场江湖”、“全面解析职场生存法则”、“职场有政治,你执黑,我奉陪”,以及“格子间的无烟大战,美丽背后的权谋”等宣传文字,让一些人文学者感到不安。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晓明对记者表露了他的担忧:“这些书看着玩是可以的,说教人智慧那是胡扯,不具有可学性。其中复杂的人际关系、阴谋重重的办公室政治、厚黑味道的职场哲学,代表了中国文化中不太好的一个方面,并不值得提倡。”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传播学研究所所长蒋原伦表示:刚入职场大门的毕业生不应误以为这就是“就业指导”或“成功秘笈”。
    职场真的这样“黑”?现象和“法则”被夸大
    “假如销售讲‘善良’,各支持部门,包括HR(人力资源),指望什么发年终奖?”这是《杜拉拉2华年似水》开篇的一句反问。在“职场书”中,此类“格言警句”比比皆是,让许多初入职场的新人“醍醐灌顶”。
    然而,一些工作数年的白领告诉记者,这些“法则”过于片面和夸大了。
    “职场就是有着同样利益的人在一起工作,当利益点不同的时候,自然就出现了分歧,可能会出现‘跳槽’、‘炒人’或者‘暗算’。所以书中强调个人奋斗和自我保护,淡漠‘团队精神’、‘坦诚’、‘善良’这类合作性因素,也就不足为奇了。”一位在知名外企做HR的白领曹小姐告诉记者。她说,在她就职的公司里,“工作是工作,私底下我们同事之间还会有以家庭为单位的聚会,也会有活动,所以公司的氛围并不像书中写的那么紧张!”她看这些“职场书”,主要看中它是资深职场人以若干年的资历和经历写就的,非常契合外企的管理模式和组织架构,从中可获得工作上的共鸣和专业方面的知识。
  “‘杜拉拉’系列和《浮沉》我都看过,有一些还是对职场有感悟的,看了蛮受影响的,但是在现实中运用不上——因为具体的人事环境不同。”一位在做公关工作的米小姐说,“其实在一个工作环境中,我们很难与一个待人不友善、做事不坦诚、没有团队协同能力的人合作。”而高校行政人员夏小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答得更直接:“这类‘职场书’总结的大多是东方人处理关系的‘智慧’,具有真正现代经营管理理念的老板需要的是员工的真正实力,这样的‘智慧’未必有用!”
    陈晓明的点评是:“人与人交往其实并无技巧可言。规则多了,其中任何一条都可能置你于失败,那样就等于没有规则。”他认为“职场书”的畅销是国人阅读功利心太重的表现。“现在书店里畅销小说类柜台摆得最多、最醒目的是‘职场书’,而国外书店最主流的小说绝不是这一类‘阴谋智慧’书,也不会放在显眼的地方。因为在国外,规则是放在明处的。”
    “职场书”为何这样红?白领亟需职业设计
    既然并非绝妙好书,“职场书”又为何“攻城拔寨”,掳获千万白领的心,成为当下中国最畅销的书?
    中国人事科学院院长、研究员吴江这样揭开谜底:“白领人群渴望通过阅读来掌握设计职业生涯的路径。”
    “中国现在有多少白领?占我国整个人力资源市场的10%以上,其中专业技术人员4500万人,企业管理人员不少于2000万人。这么大一个人群,充满了成功的欲望。过去,职业生涯是单位和组织给你设计,现在是你自己设计。‘职场书’的热销,正是因为白领想从其中找到设计职业生涯、谋求成功的路径。”吴江说。
    吴江介绍说,白领人群的职业生涯是“易变性职业生涯”,即其岗位主要随个人兴趣、能力、价值观、工作环境的变化而容易变化。调查显示,从事技术性工作和管理工作的岗位,流动量在30%以上。频繁的跳槽、不断地适应新环境、业绩的压力,使得白领人群亟需“指路明灯”,“职场小说”等书类的出现,填补了这一巨大的市场。
    蒋原伦评论说:“‘格子间’里生存环境的激烈,刺激了白领人群对人际关系的敏感。教人怎么揭开办公室幕后江湖、身处不败之地的‘职场书’,满足了白领心理上的需要。”
    “看一些前人的经验当然是可以触类旁通的,但最好的职业设计不是打通人际关系,更不是靠阴谋上位,而是把自己的经验、学识和价值观结合起来,定准未来的方向。”吴江这样说的时候像是在叮嘱自己的儿女。
4、试探性的说话:放话出去
    很多时候说话不是要表明什么观点,而是要表明自己的态度,或者试探别人的态度。这样的说话技巧是“放话”。
    在政界这个办法用的很多,经常是召开新闻发布会的方式,来表明自己的态度和试探别人的态度。震惊世界的911事件后,布什发表了一则声明来试探世界各国的反应和态度。第一个站出来的是俄罗斯,然后是英国、法国、中国等,先后表达了自己的立场。这样美国就全面了解了世界的想法,为下一步的行动打下了基础,这就是放话技巧。
    企业中不可能召开新闻发布会来试探员工的反应,采取的可能是另外的方式。
    老张开了一家销售代理公司,初期厂家支持很大,业务发展非常迅速,于是老张大规模地扩张。不久公司的资金出现了问题,运作费用太大,厂家看到了这种情况,也采取观望的态度。于是你决定降低运作费用,变粗放管理为精细管理,争取厂家的支持和长远的发展。老张的目标是打算降低50%的费用。但是老张在犹豫,降低50%的费用是很难的,如果做不到会影响到自己的威信,老张在犹豫,到底要怎么办呢?
    不久从老张秘书那里传来了一个小道消息(小道消息总是最有魅力的)。由于公司的运营成本过高,老总考虑要裁员50%,以渡过难关,裁员的名单正在草拟中。消息传出,人人自危,都在想会不会是我?我最近表现怎么样?还有什么方面做得不好,很多人开始在老总面前表现自己,更有人找老总谈心、表白忠诚。
    又过了几天,有传闻。老总考虑,裁员影响太大,将严重影响公司的形象和正常的业务,不裁员50%了,决定减薪50%。于是每个人都在算计自己的薪水,控制自己的开支,公司的士气一片低落,甚至有人开始找工作。
    突然有一天老总召开了全体员工的大会,会上老总严肃地讲:“最近公司有两种很离谱的传闻,一种说我们公司要裁员50%,另外一种说我们公司要减薪50%。也不知道这种消息是从那里传出来的,我们是一家正规的公司,我们有正常的信息渠道,怎么能允许小道消息传播!我们一定要严厉查处相关人员,我们公司决不允许这种风气存在!我们是以人为本的公司,员工是我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企业发展了,员工才能发展。员工满意了,企业才满意。对我们来讲员工是我们最大的财富!我现在郑重宣布,我们即不裁员也不减薪。”大家集体起立鼓掌,非常庆幸能摆脱这种厄运。
    “但是大家不要高兴的太早,我们的费用确实很大,如果我们不控制自己的费用,我们只有死路一条。一方面厂家对我们的信心将打折扣,另一方面我们没有了利润,怎么生存?只有死路一条,一定是这样的。我们只有唯一的办法,就是严格控制费用。所以从明天开始,我宣布减少公司费用50%,具体计划财务部已经做出来了,大家要严格执行。”全体员工集体起立,再次鼓掌,甚至有些员工流露出感激的泪水。
    这个例子是比较极端,小道消息的来源,我们也不要追究。但是要掌握这种方法,有的时候要通过放话来试探对方的反应,这样做出的决策才适当,才能显示你的英明决策和英雄气概。
5、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
    所谓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用老业务员的说法就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不人不鬼说胡话。我理解这个说法就是讲,销售代表要有广博的知识和准确的识人能力,针对不同的客户用不同的方式来对待。
    下面的例子就是,销售代表小张和客户王老板沟通渠道奖励的事情。
    如果遇到客户象“鬼”,就用“鬼”的方式来对待他。
    小张:“你小子最近忙什么?好久不见,也不给我电话。”
    王老板:“你小子怎么不给我电话?我整天帮你卖货,我是为你打工,你要知道。你很滋润,和老婆享福,也不关心贫下中农的死活。嘿。。”
    小张:“谈正经的,我们公司最近要做一个渠道奖励。”
    王老板:“快点,有话快说,有屁快放。我这里忙。”
    小上:“你小子急什么?是这样的……”
    如果遇到客户象“人”,就用“人”的方式来对待他。
    小张:“王总,您好。我是小张。”
    王老板:“你好,最近忙吗?很久不见,最近有什么新政策?”
    小张:“公司最近出来了一个渠道奖励计划,要和您谈谈。”
    王老板:“还要你多关照呀,具体怎么操作呢?”
    小张:“是这样的……”
    如果客户是一个绅士,就要用绅士的方式来对待。如果客户是“流氓”,销售代表也要变成“流氓”,只有这样才能沟通到位。
    有经验的人都知道,针对不同的对象、不同的事情、在不同的时机,说话的方式不一样。很多沟通技巧都要综合运用,比如要先听后说,要以对方为中心等,书上介绍的沟通技巧也有很多,但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背景不同、经验不同,因此对沟通技巧的体会和掌握也不同。沟通技巧是实践经验的总结,需要一辈子去学习、体验、训练,在任何时候,心中要有主心骨:沟通中,沟是手段,通是目的。

职场贴士:工作不要攀比,好工作不是看一个月赚多少,看的是前途。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永远是句真理,无数的经验告诉我们,有的人在学校很优秀,是个风云人物,但工作之后却天壤之别,问题就在于第一份工作的选择,选择第一份工作就是选择了这个行业,如果你在想跳槽的话,你可以换工作,但是你很难换行业。举个例子:同学A,学习优秀,工作好找的一塌糊涂,是第一批找到工作的,国企,工作稳定,屁事没有,不错,挺强大。同学B,学习可以,找工作坎坷的一塌糊涂,毕业之后才找到工作,最后找了个汽车行业小企业。两年之后,同学A,工作稳定,工资还是那么多,想跳槽,啥也不会,行业也不景气。同学B,赶上汽车行业大好,同时也历练了一下,换为一世界500强的汽车行业,工资翻了4,5番。所以找工作一定要慎重慎重(举例而已,请勿触景生情,请勿对号入座)。

分享给亲友.

下一篇:从狗熊救火看管理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如何从营销精英到技术狂人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