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适合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探讨

职场词典 zhichang.cidiancn.com

阅读: 170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以及世界性的资源能源匮乏,环境破坏等问题的不断涌现,许多国家把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国家长期发展战略确定下来,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适合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摘要: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以及世界性的资源能源匮乏,环境破坏等问题的涌现,许多国家把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国家长期发展战略确定下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我国的文化产业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当前,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仍相对滞后,产业秩序混乱,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为应对国际文化产业竞争,我国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优化文化产业格局,充分利用文化资源,积极参与到国际文化产业竞争中。在此进程中,财税政策支持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从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两个方面加以研究分析。借鉴国外文化产业财税政策经验,结合我国文化产业财税政策实践,提出适合我国文化产处发展的财税政策建议。

  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引言。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以及本文的基本内容、研究方法、创新与不足等。

  第二部分文化产业与财税政策作用机理分析。该部分阐述了文化产业的属性;分析了文化产业财税政策的作用机理。

  第三部分我国文化产业财税政策运行状况。该部分分析了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了我国现行的文化产业财税政策的运行状况,指出了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财政方面,对文化产业投入不足,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在税收方面,缺乏完整、连贯的税收体系,税收政策缺乏针对性,税收优惠措施单一,文化企业税负较重。

  第四部分国外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及经验借鉴。首先,从财政、税收两方面,分别介绍了美国、韩国、日本三个国家的文化产业财税政策。然后,分析总结可供我国借鉴的基本经验:从法律高度、财税政策角度,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第五部分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建议。借鉴国际经验,针对我国文化产业财税政策的运行状况,提出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建议。在财政政策方面,要加大财政支出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建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构建文化产业融资环境。在税收政策方面,要健全文化产业税收体系,增强税收政策的针对性,完善税收优惠政策,降低文化企业的税收负担。财税政策的综合运用,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研究结论可靠,所提建议可行。

  在分析财税政策作用机理时,采用了理论分析的方法。在分析我国文化产业财税政策运行状况时,采用了实证分析的方法。在深入分析文化产业与财税政策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提出了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建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由于经验所限,本文本着重要性原则,对文化产业财税政策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办法进行研究。如何建立完整系统的文化产业财税政策体系,还有待于深入研究。

  关键词:文化产业,财政政策,税收政策

  1引言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研究背景

  (1)国际背景

  20世纪末以来,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使得各个国家和地区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资本、投资活动冲破国界,逐渐在世界范围内展开。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也更加紧密。各民族、国家相互之间对文化的理解与认同,客观上促进了世界各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以及世界性的资源能源匮乏,环境破坏等问题的不断涌现,许多国家把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国家长期发展战略确定下来。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产业正经历着数字化、信息化的深刻变革。与此同时,传统的文化产业壁垒不断被打破,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际社会战略竞争的新领域。跨行业、跨地区、跨国界的文化产业兼并不断涌现,跨国文化产业集团的影响日益增强。这些国际文化组织影响着世界范围内的文化走向。世界各国为了维护国家文化的战略利益,纷纷组建自己的国家文化体系,整合文化产业战略资源,争夺文化的主导权,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正是在这种国际形势下展开的。文化产业作为我国国家战略是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提出的。当前,经济全球化步伐正在逐步加快,为了适应全球化和文化产业竞争,我国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优化文化产业格局,充分利用文化资源,积极参与到国际文化产业竞争当中。

  为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提高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财税政策支持是必不可少的。

  (2)国内背景

  文化反映着一个民族的面貌,在稳定安定团结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这些文化资源蕴藏着巨大的潜能,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文化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新经济增长理论将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定义为技术和知识。1998年澳大利亚经济学家DavidThrosby在一次经济会议上,将“文化资本”引入经济学范畴,文化资本逐渐为大众所接受。当前,文化产业的产业地位越来越重要,已经成为我国吸引资本投入的热门行业之一。

  从长远来看,文化产业能够带动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文化产业具有很强的正的“外溢性”,在吸引大量资金投入的同时,文化产业能够带动该领域技术的进步。技术的进步不仅给文化产业带来了较高的附加值和投资回报,同时渗透到其他相关行业,带动其他行业的有序发展,实现了经济学意义上的规模经济递增。我国文化产业在拉动内需、促进就业、促进经济持续发展方面的影响是深远的,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的增长点。

  1.1.2研究意义

  新时期,政府越来越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为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颇有成效的举措。但是,文化产业发展仍然不充分。文化产业总体规模较小,专业化程度较低,产业秩序混乱,投入产出率低,经济效益不高,不能满足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鉴于此,科学合理地运用财税政策手段,支持与激励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繁荣,就显得十分必要。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在文化产业领域的财税政策支持比较缺乏。财政投入不足,财政资金利用效率低下,税收政策不连贯等问题的存在,制约了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因此,研究文化产业及其财税政策,促进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实际应用价值。

  1.2研究文献综述

  1.2.1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国外学者对文化产业财税理论的研究,多数是从政府干预理论、公共产品理论等经济理论展幵的。

  “政府干预”率先由凯恩斯提出。由于市场存在着无法克服的缺陷,凯恩斯主张国家运用各种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纠正市场运行缺陷。最早对公共产品进行论述的是休谟。休谟在其着作《人性论》中指出,要克服公共产品提供过程中的“免费搭车”行为,就必须有政府参与。

  国外文化产业财税政策实践的研究成果丰硕。美国经济学家Bird,Allan,Stevens认为,美国作为全球头号文化产业大国,坚持无为而治的文化政策,财政政策主要体现在非营利性文化艺术与文化事业方面,对经营性文化产业一般不予干预,而是依据市场机制对文化资源的配置优化,通过市场促其发展韩国学者允龙中和允泰合作探讨了“文化产业的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度”,认为文化产业是韩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经济增长点。法国学者莱希立足本国艺术产业在全球市场中的盛誉,认为政府应给予文化艺术组织更多的税收优惠政策支持,以保护和维持本国艺术产业的国际优势地位。

  1.2.2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针对我国文化产业财税政策现状的研究,资料较多。周丽检和蔡猫两位学者(2012)认为,我国用于文化产业的财政拨款不足,文化产业资金的低效率利用,严重妨碍着我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兰相洁(2012)从微观角度分析了我国文化产业的财税政策现状,指出我国文化企业的税收负担相对较重,增值税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对文化创意产品的重复征税,税收优惠措施较单一,不能有效地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壮大。安体富和张新(2012)两位学者详细的分析了我国现行文化产业的财税政策,认为我国的文化产业政策不能有效地引导民间资本投入,文化产业税收优惠方式单一、优惠力度较弱,税收政策在设计上缺乏系统性和延续性。

  针对国外文化产业财税政策的学习与借鉴研究,国内学者开展较晚。我国学者大多从本世纪初才开始研究国外的各种政策经验。申国军(2010)介绍了主要文化强国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对我国现行文化产业的税收政策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分析,结合我国现状,提出了政策建议。@许为民、曹峰旗(2008)将研究对象锁定在韩国,针对韩国的具体国情,分析了相关政策是如何推动韩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通过比较分析,许为民和曹峰旗认为,我国目前在文化领域所实施的政策还存在一定的缺陷,政府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仍大有可为气吴江(2009)讨论了美、英、法等国家在文化领域所实行的财政和税收政策,重点分析了各国政策的特点和运作方式,并对其共性和差异进行了横向比较。吴江认为,在对各国所执行的政策进行评价时,并无统一的标准,只要政策适合本国实际情况,有助于推动本国文化产业发展,就是成功的财税政策。

  关于完善我国文化产业财税政策的研究成果颇丰。李现在《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相关税收政策的思考》中认为,当前我国文化企业税赋较重,且税收政策缺少连续性,所以,财税政策的重点应该放在切实降低文化企业的税收负担以及建立文化领域税收扶持体系长效机制方面上气谢光美在《浅议我国发展文化产业的税收政策》中指出:我国现行文化产业的税收政策缺乏针对性,比较笼统,其优惠内容是普适性的,不利于促进文化产业的长期繁荣发展。谢光美提出,要提高税收政策的针对性和覆盖面通过研究,李秀金、吴学丽指出,人才是支持文化产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资源,要通过采取相应的财税政策激励文化产业的人才培养。

  1.3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研究内容

  本文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首先,文化产业与财税政策作用机理分析。其中,财政政策的作用机理,从外部性和公共产品属性两个方面展开分析;税收政策的作用机理,主要从税收效应展幵分析。

  其次,我国文化产业财税政策运行状况。分析了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了我国现行的文化产业财税政策的运行状况,指出了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财政方面,对文化产业投入不足,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在税收方面,缺乏完整、连贯的税收体系,税收政策缺乏针对性,税收优惠措施单一,文化企业税负较重。

  再次,介绍美、韩、日三国的财税政策实践。首先,从财政、税收两方面,分别介绍了美国、韩国、日本三个国家的文化产业财税政策。然后,分析总结可供我国借鉴的基本经验:从法律高度、财税政策角度,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最后,结合我国文化产业财政、税收政策现状,提出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建议。在财政政策方面,要加大财政支出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建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优化文化产业融资环境。在税收政策方面,要健全文化产业税收体系,增强税收政策的针对性,完善税收优惠政策,降低文化企业的税收负担。财税政策的综合运用,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1.3.2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了实证分析、规范分析、比较分析的方法,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展开分析。通过实证分析,阐明了财税政策在支持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通过规范分析,阐明了政府应该运用何种具体的财税手段,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对文化产业财税政策作用机理的分析,建立在文化产业的相关理论之上。

  在分析我国文化产业财税政策运行现状时,采用了实证分析的方法。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和财税政策运行状况分析,是本文研究的实践基础。

  通过比较分析方法,分析了美国、韩国、日本文化产业财税政策,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总结出可供我国借鉴的基本经验,有助于完善我国的文化产业财税政策。

  1.4创新与不足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研究结论可靠,所提建议可行。

  在分析财税政策作用机理时,采用了理论分析的方法。在分析我国文化产业财税政策运行状况时,采用了实证分析的方法。在深入分析文化产业与财税政策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提出了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建议:在财政政策方面,在加大财政支出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同时,着力于文化产业融资环境的优化。在税收政策方面,着力于文化产业税收体系的构建,加快增值税改革步伐,降低文化企业的税收负担。这些措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由于经验所限,本文本着重要性原则,对文化产业财税政策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办法进行研究。至于如何建立完整系统的文化产业财税政策体系,还有待于深入研究。

  2文化产业与财税政策作用机理分析

  2.1文化产业及其属性

  2.1.1文化产业的界定

  文化产业,西方又称文化工业。随着科技、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文化产业的认识不断深化。文化产业是一个不断丰富、变化发展中的概念,世界各国官方和国际组织对文化产业有着不同的界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文化产业定义为“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业和服务”.我国国家统计局将文化产业定义为“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我国文化部将文化产业定义为“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行业”.本文认为,科学的界定文化产业需要从“文化”和“产业”两个角度加以考虑。

  《辞海》中关于文化的定义区分为广义的文化和狭义的文化。“文化产业”中关于“文化”的界定更偏向于狭义文化的理解,文化产业提供的是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不同于传统的物质产品,文化产品具有认识、教育、娱乐的功能,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性。

  为了界定“文化产业”的“产业”内涵,需要对“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辩证关系加以解析。当前,关于“文化产业”、“文化事业”二者的关系并无确切的定论。传统意义上,“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作为两个相互对立的概念被学术界加以理解。正如前文所述,我国文化部关于“文化产业”的界定,最突出的特点是将其局限为“经营性行业”.传统情况下,“经营性”作为“文化产业”一个最突出的特征将其与“文化事业”区别开来。然而,片面的把“文化产业”理解为仅包含“营利性的文化企业”显然是有失偏颇的,产业化绝不仅仅等同于商品化、市场化、企业化。“产业是国民经济中按照一定的社会分工原则,为满足社会某种需求而划分的、从事产品和劳务生产及经营的各个部分”.“产业是同类企业、事业的总和”.产业化不同于市场化,市场化追求利润最大化,而产业化追求效益最大化。效益最大化目标包括:一是力图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二是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有些产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如提供私人物品的产业,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相对应的,提供公共物品的产业是以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的。可以说,只要文化部门符合产业的定义,不论该文化部门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最终是由政府财政购买还是由私人付费购买,它就是文化产业。经分析可得出: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具体说来,文化事业从属于文化产业,文化事业作为文化产业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存在。从文化产业构成上看,它不仅包括以政府行政部门为主的非营利性的文化事业,还包括以社会民间组织为主的非营利性文化组织以及以市场为主的文化企业组织。“文化产业”不仅仅是“营利性文化企业的集合”,它还包括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的“非营利性文化部门”,即文化事业气综上所述,文化产业可以界定为:以提升精神生活为特征的,以文化产品或服务创新为手段的产业化价值运作的经济活动。

  2.1.2文化产业的属性

  文化产业不同于其他一般的产业,文化产业具有经济性和文化性双重属性。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文化产业的属性首先表现为其经济属性。不论是文化产品的生产或是文化产品的消费,都要遵循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就生产而言,文化产品的生产与提供需要考虑投入与产出,考虑文化产品的价值增值,充分挖掘文化产品的价值增值,追求利润最大化。就消费而言,人们只有通过购买行为,才能实现对文化产品的消费。在消费的过程中,消费者极力追求效用的最大化。

  文化产业不同于其他产业部门最重要的特点在于其文化属性。与向人们提供物质产品的产业不同,文化产业提供的是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人们通过购买文化产品的物质载体,目的是为了消费文化产品的精神内涵。文化产品的效用大小,主要取决于人们对某种文化产品所内含的精神内容的满足程度。文化产品的精神内涵,有积极健康与腐朽落后之分,因此,文化产品的意识形态功能十分重要。相对于同一种文化产品而言,不同的消费者会有不同的评价和选择,不同的文化产品也会给社会带来不同的效应。文化产业具有一定的教育性。特定的文化产品反映着一个国家、社会的价值取向。文化产品和服务能够影响公民的思想、观念、行为,影响一个社会的价值取向,从而影响社会的稳定和正常运行。文化产业所蕴含的文化内容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同时具有关联性和传承性,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形成坚固的民族凝聚力。

  当社会倡导的是一种积极健康的文化时,这种文化会将个人、民族和国家的利益统一起来,从而唤起民众共鸣,形成民族和国家的凝聚力。相反,当文化产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反映的是封建、腐朽、落后的文化时,社会必然会处于混乱、动荡的状态,社会的发展也必将会受到阻碍。鉴于文化产业的文化属性和引申的意识形态属性,政府有必要对文化产业进行必要的价值引导,从而树立健康发展的社会思潮和民族精神。

  2.2文化产业财税政策作用机理分析

  2.2.1财政政策作用机理分析

  (1)文化产业的外部性

  萨谬尔森和诺德豪斯的定义:“外部性是指那些生产或消费对其他团体强征了不可补偿的成本或给予了无需补偿的收益的情形”.换言之,某经济主体的的行为结果,不但由自身承担,同时还影响到其他经济主体。文化产业具有明显的外部性,具体表现在生产的外部性和消费的外部性两个方面。从生产的角度看,文化产业与很多产业密切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能够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从消费角度看,人们在消费文化产品(服务)时,喜闻乐见、质优价廉的文化产品或文化服务,能够带来某种美好的精神享受,可以陶冶情操,使人愉悦,这就是文化产品的正外部性。反之,为负外部性。正是由于文化产业的外部性,文化产品的供给存在着市场失灵。有效市场理论的假设之一是消费者的边际收益全部反映在对某种商品的需求曲线上,边际成本全部反映在某种商品的供给曲线上。当以上的假设得不到满足时,外部性就产生了,此时,社会收益和社会成本无法通过市场价格如实反映。就文化产业的外部性来说,当一个购买者消费某一文化产品时,产品的提供者承担相应的成木,但是其他没有参与到此次交易中的市场主体也得到了收益或者是承担了成本。这时,市场价格机制失效,那么,也就不能通过市场机制来对交易主体的交易行为进行有效的评判。正是由于文化产业外部性的存在,市场无法有效的调节其运行,此时,政府通过财政手段来弥补市场失灵就显得尤为重要。

  (2)文化产品的公共产品属性

  文化产品的公共产品属性,为政府通过财政手段干预文化产业运行提供了理论依据。根据公共经济学理论和微观经济学理论,社会产品分为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两大类型。从效用是否可分、受益是否排他、消费是否有竞争性三个方面加以考虑,文化产品可以被区分为三类:私人性文化产品、纯公共性文化产品和准公共性公共产品气私人性文化产品具有明显的特征:私人性文化产品的效用可以分割;私人性文化产品在受益上存在排他性;私人性文化产品的消费存在竞争性。私人性文化产品一般以特定的物质载体为其存在形式,以追求盈利和产业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如文艺演出、付费电视等。由于强竞争性和强排他性,根据经济学法贝IJ,私人性文化产品的提供应遵循市场经济运行规律,此类文化产品应通过市场供给。纯公共性文化产品的效用不可分;同时,纯公共性文化产品在受益上不存在排他性;纯公共性文化产品在消费上不存在竞争性。如公共博物馆、公共体育场馆等。正是因为纯公共产品的边际成本为零,所以,通过价格机制对文化资源进行分配在社会中不能产生合意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产出。文化产品的公共性越强,政府就越有可能直接供给文化产品,或是对文化产品的生产进行资助,或是通过规制控制文化产品的生产和分配等方式进行干预。准公共性文化产品介于上述两者之间。普洛格(VanDerPloeg,2006)认为文化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准公共产品的特征。如果非市场收益存在,“免费搭车”的情况将会出现,从而导致自由市场上文化产品的供应不足。部分准公共文化产品,例如图书馆、电影院等,政府补贴对其发展尤为重要。

  2.2.2税收政策作用机理分析

  (1)税收政策对文化产业的作用

  为应对激烈的国际文化产业竞争,必须大力发展我国文化产业,合理优化我国文化产业格局,充分利用我国的文化资源,发挥我国的悠久历史文化优势。

  税收是政府执行产业政策的重要手段,税收在促进产业发展方面发挥着其他经济手段无法替代的作用。税收具有调节资源配置的职能,税收政策直接影响到市场主体的经济效率和利益分配,进而影响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从而引导着资源在不同产业之间的分配。对于文化产业来说,税收是贯彻落实国家文化产业战略的重要保证。通过实施一系列的“倾斜性”税收优惠政策,更多的产业资本被吸引到文化产业来,给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雄厚的资金支持。资金的流入,吸引着其他的生产要素加入到文化产业中来,进而有力的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税收有利于文化产业结构的优化。通过实施具体的税种、税目、税率和税收优惠措施等,税收调节着资源的配置与流向。一方面,政府通过税收政策导向,表明鼓励何种文化产品的生产,从而调动文化产业内部资金的合理分商品之间的价格比例关系,但会减少纳税人的购买能力。文化产业税收的收入效应可以由下图表示。假设纳税人收入固定,全部收入如用来购买食品和文化产品。由图2-1可知,征税之前的预算线为AD,此时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相切于均衡点F点,是效用最大化时最佳组合点。当政府征税后,纳税人的购买能力下降。征税之后的预算线为BC,此时,无差异曲线相切与预算线相切于均衡点E点,是效用最大化时最佳组合点。由于文化产品(服务)相对价格仍维持原始水平,但征税后,消费者的购买能力下降。征税后,文化产品(服务)的消费数量减少了。考虑文化产业税收的收入效应,政府可以通过对文化产业投资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具体措施包括制定低税率、税收减免或抵免、所得税优惠等。【1】

  税收的替代效应表现为由于征税使文化产业中文化产品(服务)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化。当政府对某种文化产品征税乃至征收重税时,消费者会减少对此类产品的消费,转向购买不征税产品或是轻税的产品。文化产业税收的替代效应可以由下图表示。

  假设征税前消费者预算线是AD,此时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相切于F点。在F点上对应的文化产品1和文化产品2的消费组合效用最大。

  现在对文化产品1征税,对文化产品2不征税。征税后,引起相对价格变化,消费者会减少对文化产品1的购买,增加对文化产品2的消费。此时预算线旋转至BD,与无差异曲线相切于均衡点E,此时替代效应发生。政府可以通过实施差别性的税收政策,合理平衡文化产业中不同行业的发展。对鼓励发展的文化行业施行低税率并配套以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相反,对限制发展的文化行业施行高税率。【2】

  3我国文化产业财税政策运行状况

  3.1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与其他一些国家相比,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较晚。近些年来,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国内生产总值中,文化产业总产值所占比重逐渐提升,文化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越来越大。然而,在认可文化产业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应该认清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20世纪末,我国初步探索中国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道路,在此时期,提出了文化立国战略。然而,由于体制等历史遗留问题的存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仍然滞后。以娱乐文化为例,美国、韩国等发达国家己经走向成熟阶段,而我国尚处发展初期。文化产业的多个领域都不容乐观,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

分享给亲友.

下一篇:《史记·货殖列传》中体现的经济思想探析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教育融合机制分析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