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山东省发展乡村旅游业的策略探究

职场词典 zhichang.cidiancn.com

阅读: 214

  目前,乡村旅游业在欧美国家的发展已经处于成熟阶段,而中国是从上世纪80年代后才逐步出现,仍然处于发展的初期,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山东省发展乡村旅游业策略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文明和文化生活的追求也F1趋丰富,城市居民渴望逃离城市去乡村探幽访古、纵情山水、休闲娱乐,因此,乡村旅游在中国兴起并不断发展壮大。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目前,山东省常住人口9879万,其中城市人口5370万。2012年,山东省实现生产总值5万亿元,同比增长9.8%,人均生产总值超过5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万元。城市化水平的提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这些都为山东省发展乡村旅游业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促进了山东省乡村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本篇文章对乡村旅游、旅游产业链等概念进行了阐述,对国内外发展乡村旅游成功的案例进行了比较分析,对前人关于乡村旅游的研究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文献分析、内容分析、对比分析等方法对山东省发展乡村旅游业幵展的优势和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提出了山东省发展乡村旅游业可采取的对策和建议。

  山东省发展乡村旅游业具有的优势是区位条件优越、经济发达、居民收入水平高、自然和人文景观丰富,民风淳朴等。但仍有较多问题困扰着山东省乡村旅游业健康、快速、持续发展发展,主要表现在乡村旅游产品不精、基础设施不完善、市场营销不够、经营主体力量弱小、缺乏专业人才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山东省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如何突破这些制约,解决好这些问题,不仅对山东省乡村旅游业自身的发展而且对整个山东省农村社会经济的快速、健康、持续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山东省要实现乡村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应采取深度开发乡村旅游产品,提闻乡村旅游产品质量;儿善乡村旅游的基础设施,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延伸乡村旅游产业链,实现乡村旅游产业链各个环节的良性互动;着力培养乡村旅游的专业人才;加强乡村旅游的市场营销;壮大乡村旅游开发主体,发展现阶段符合山东省实际的乡村旅游合作社等措施。

  关键词:乡村旅游;旅游产业链;旅游营销;合作社

  第1章绪论

  1.1选题背景

  在城市化进程的大潮下,城市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传统文明遭到严重破坏,乡土社会气息调敝,城市居民渴望逃离城市钢筋水泥的森林到农村“世外桃源”去探幽访古、纵情山水、休闲娱乐,于是,乡村旅游活动出现了。可以说,乡村旅游是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的产物,它依靠农村广大地区优美的环境、丰富的资源、传统的乡村文化等乡村特有的旅游吸引物吸引着广大城市居民进行休闲游和农业体验游。现阶段,乡村旅游又在较低等的观光游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开发休闲娱乐、会议度假等新兴旅游项目。

  从全世界范围看,乡村旅游已经存在了上百年,它出现于工业革命后,源于从农村走出去的“城市人”回家乡度假的形式,这种传统的“旅游活动”并没有形成专门的产业,对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也影响极小,仅仅能称之为“探亲”旅游。但直到上世纪80年代,真正意义上的乡村旅游才在一些农村地区发展起来。

  上世纪90年代,乡村旅游业迅猛发展,人们到乡村去旅游在地点上不再局限于“回老家探亲”,在时间上不再局限于节假日,而且乡村旅游业的经济价值也日益凸显出来。

  目前,乡村旅游业在欧美国家的发展已经处于成熟阶段,而中国是从上世纪80年代后才逐步出现,仍然处于发展的初期。但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乡村旅游也达到了一定的规模,据最新统计资料现实,目前我国乡村旅游业每年承接游客超过3亿人次,旅游收入超过2160亿元人民币,占全国旅游业总收入的三分之一强,乡村旅游业正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经济亮点。②中国政府也十分重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90年代后,国家旅游局推出“华夏城乡游”,有力推动了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2006年国家旅游局确定年度旅游主题是“2006,中国乡村游”全面推动乡村旅游在全国发展。目前我国乡村旅游主要类型有农家乐、观光农业、采摘园、垂约园、休闲农庄、休闲渔场、生态农业、体验农场、民俗文化、古村镇古建筑等。

  山东省地处我国东部沿海,改革71放以来,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实力为全国最发达的省份之一,2012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超过5万亿元,同比增长9.8%,人均生产总值超过5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万元。城市化水平也不断提升,2012年达到53%,现有城镇居住人口5370多万,预计到2030年山东省城市化水平将超过80%.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不断增多、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都为山东省发展乡村旅游业提供了良好的客观环境。从主观来看,山东省发展乡村旅游业也具有独特的资源和优势,一是农业经济发达、农业物产丰富。山东省农业总产值、产业化水平居全国第一位,粮食、蔬菜、花舟、畜牧养殖等在全国处于前列、拥有全国最大的蔬菜生产地。二是地貌类型齐全、自然风光独特。山东省拥有6座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山,黄河流经山东600多千米,湖泊面积1500多平方米,3000多公里的海岸线,海洋、海岛资源独具特色。三是历史悠久、民俗风情多姿多彩。山东省有国家非物质遗产70多项,齐鲁文化深厚,民俗文化特色鲜明。四是区位优越、交通便利,环劝海湾,临近京津、苏沪、日韩等经济发达地区和国家,高速、铁路、航空、水运等交通条件便利。

  目前,山东省开展规模化乡村旅游的村庄超过两千个,参与乡村旅游业经营的个体超过3万个,林场194个,从业人员近20万人;已建成全国旅游强县1个、省级旅游强县14个、旅游强乡镇85个、旅游特色村91个、农业旅游示范点199个、森林和湿地公园228个,全省乡村旅游接待海内外游客近一亿人次,占全省旅游接待总人次的32%,乡村旅游业收入占全省旅游总收入的15%,相当于当年农业增加值的11.5%.

  本论文从互联网截取了山东省旅游资源图,以便更加直观的向读者体现山东省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详见图1-1.

  里然近儿年山东省乡村旅游业获得了长足进步,但不可f认,现阶段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如乡村旅游产品不精、市场营销不够、经营主体力量弱小、缺乏专业人才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山东省乡村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必须要花大力气研究探讨促进山东雀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对策和措施,消除制约山东省乡村旅游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1.2研究意义

  乡村旅游业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中国乡村旅游每年接待的游客超过3亿人次,总收入超过2160亿元人民币,几乎占据了全国旅游业收入的三分之一,农业旅游示范点遍布全国各个宵市区,达到359家,覆盖了农业的各种业态。乡村旅游的迅猛发展成为拉动我国旅游业增长的新的着力点,在拉动内需,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统筹城乡二元发展,保护、传承和发展民间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是可以充分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延长农业产业链,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合理转移,为农村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经济基础。二是可以增加农村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的价值。三是可以提高农村自力更生的能力,增加农村居民收入,促进小康社会的伟大历史目标的实现。四是可以促进城乡统筹和谐发展,不断提高农民素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五是可以进一步促进农村文明的挖掘、传承和保护,并通过城乡文化的交流形成新的文明乡风。六是可以保护乡村生态环境。由于乡村旅游要求乡村具备一个优美的环境,通过幵展乡村旅游可以促进农村环境的治理和村容的改变,促进卫生条件的提升,实现农村整体建设的发展。七是发展乡村旅游可以促进乡村“管理民主”的目标的实现。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国外先进经验可以被广泛借鉴,农民的民主意识,维权意识,法律意识,公共事务的参与意识都能得到巨大提高。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就是旨在研究提出克服和消除山东省在乡村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的方法,实现充分、合理挖掘利用乡村旅游资源,促进山东省乡村旅游业的健康、持续和快速开展,更好的发挥乡村旅游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功能。

  1.3研究内容和研究框架

  1.3.1研究内容

  本论文主要有六个部分。第一章是绪论,主要介绍乡村旅游的兴起原因和发展乡村旅游业的意义。第二章是文献综述,介绍国内外关于乡村旅游业发展的研究,明确了乡村旅游、旅游产业链、乡村旅游合作社等关键名词的概念。第三章是对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的案例进行研究分析,主要是研究其发展道路和做法,探析发展乡村旅游业的途径。第四章是分析山东省在发展乡村旅游业的现状,包括山东省发展乡村旅游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约瓶颈,以及存在的优势和机会。

  第五章是通过分析,提出符合山东省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第六章是论-文研究结论与不足。

  1.3.2研究框架

  作者绘制了本论文的研究框架,文章就是按照以下的框架进行研究,详见图1-2.

  1.4研究方法

  文献分析:本文写作过程中大量搜集了国内外关于发展乡村旅游业方面资料,对这些的概念和理论进行对比、分析、消化和利用,把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成为本论文进行探索山东省乡村旅游业发展道路的理论基础。

  对比分析:本文把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的案例进行了全面的比较分析,着重分析案例中发展乡村旅游的主要模式和方法;同时剖析一些发展乡村旅游失败的案例。通过对比,结合山东省实际情况,吸收借鉴好的经验和方法,努力避免会导致失败的情况发生,从而确定适合山东省乡村旅游业发展的模式。

  内容分析:具体分析山东省发展乡村旅游业所存在的优势和劣势,并以此形成山东省乡村旅游业发展的SWOT战略分析,希望可以扬长避短,形成山东省发展乡村旅游的正确建议和对策。

  1.5研究创新

  第一、论文在分析过程中采用了对比分析的方法,解剖了国内外发展乡村旅游业成功与失败的案例,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关于山东省发展乡村旅游业的普遍方法和途径的论述。

  第二、论文在分析山东省发展乡村旅游业的条件的时候,具体分析了山东省发展乡村旅游业存在的优势和劣势,形成了山东省乡村旅游业发展的SWOT战略分析,并绘制SWOT战略分析图表,使山东省发展乡村旅游业的机会和竞争因素一目了然,便于读者思考、理解和进行决策。

  第三、论文在分析山东省进行乡村旅游业发展主体的模块提出了发展乡村旅游合作社的建议。当前,农民合作社尚是新鲜事物,旅游合作社作为农民合作社的一种更是少见。文章中对乡村旅游合作社的形成原因、作用、现阶段乡村旅游合作社的发展状况以及下一步促进旅游合作社发展应采取的措施进行了探讨和论述。

  第2章文献综述

  2.1乡村旅游相关概念研究

  2.1.1乡村旅游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乡村旅游还没有形成一个意见完全统一的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国内有关乡村旅游的定义较多,最着名的是何景明和李立华认为狭义的乡村旅游是指在乡村地区,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吸引物的旅游活动。乡村旅游的概念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发生在乡村地区,二是以乡村性作为旅游吸引物,二者缺一不可。

  西班牙学者GilbertandTung认为,乡村旅游就是农民为旅客提供食宿等条件,使旅客在农场、牧场等乡村环境中进行各种休闲活动的旅游方式。②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委员会(OECD,1994,P.15)则认为,乡村旅游是以田园风味作为中心和卖点的出游活动。③以色列学者ArieReichel、OdedLowengart和美国学者AdyMilman认为,乡村旅游就是城市居民离开城市到农村区域进行旅游的活动。

  英国学者Bramwell和Lane认为,乡村旅游是一个多层面的旅游活动,不仅仅包括各种乡村生活体验和学习乡村文化,了解乡村民俗的旅游活动,还包括基于农业的各种旅游活动。

  所以,本论文作者认为,乡村旅游就是以具有乡村区域的自然和人文事物作为旅游的吸引物,凭借农村地E的自然环境、优美景观、文化、民俗、建筑等资源,在开展农村休闲和体验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为休闲娱乐、会务度假等项目的旅游方式。

  2.1.2旅游产业链

  旅游产业链就是为了获得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旅游产业内部的不同企业承担起不同的价值创造职能,共同向消费者提供产品和服务时形成的分工与合作的关系。

  我国李丹枫等学者认为,旅游产业链就是指旅游者从获取某些旅游信息并决定幵展旅游活动、实现了旅游者在空间的转换,并最终达到旅游体验目的的这一系列的过程中产生的吃穿住用行、购物、娱乐等消费活动涉及的企业由于分别属于不同的产业类型,而旅游活动将这些产业连接起来的关系。

  覃峭、张林等学者认为旅游产业链就是一条包含了旅游活动中产生的产品与服务的供应以及分配的链条。包含赢得订单、分配前的支持、分配和分配后的支持等主要环节。从而实现了旅游产品各个环节的有机结合和连接。所以,旅游产业链也被认为包括旅游产品供应商、旅游产品开-发商、旅行社和游客四个车链部分的合链。

  Tapper和Font等学者是以旅游活动产生的空间移动范围内的相关旅游产品供应的旅游价值链来对产业链进行界定的。这种理论区别开了旅游产业链的两端,大大增加了旅游产业研究的可操作性,这种理论强调旅游产业链的多元性。②也有学者将旅游产业链仅仅限定在旅游活动发生所在地内,仅仅包括交通、住宿和特定的旅游目的地发生的活动形成的产业连接作为旅游产业链。

  论文根据目前较流行的多种关于旅游产业链的定义介绍,整理绘制了旅游产业链示意图,见图2-1.

  2.1.3乡村旅游合作社

  乡村旅游合作社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一种,当前,学术界尚未有对乡村旅游合作社概念的准确、权威界定。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指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

  基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定义,本研究认为,所谓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就是由参与乡村旅游经营活动的农户,利用农村各种资源,自愿联合,互惠互利,共同管理,实现区域内乡村旅游发展的合作组织。

  乡村旅游合作社的出现是由于个体农户在经营自己的乡村旅游项目时仅仅作为简单的乡村旅游主体出现,缺少合作,导致无序竞争现象大量存在,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而且个体在经营的过程中势单力薄,不易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

  经营户在经营的过程中发现要避免无序竞争,实现合作共赢,就有必要有建立起一个统一的组织,这就是乡村旅游合作社出现的原因。

  山东青州清风寨乡村旅游合作社是山东省第一家乡村旅游合作社,目前,全山东省只有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90多家。山东省政府大力支持乡村旅游合作社的发展,预计在2015年,全省乡村旅游合作社将达到150家。这些合作社“统一标准、统一培训、统一管理、统一宣传”,实现了分散农户资源的聚集,提升了乡村旅游产品质量,增强了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完善了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有利于打造乡村旅游的市场品牌。

  2.2乡村旅游兴起动因研究

  任何旅游活动产生的原因都是因为有旅游动机和需求市场两个原因,乡村旅游活动产生的原因也不外乎如此。

  陈忠暖和甘巧林等学者从乡村非农化的角度作为出发点对乡村旅游的兴起进行了探讨。刘涛、徐福英等学者在研究分析乡村旅游业兴起的原因时认为,乡村旅游业的兴起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指的是农村就业、农民收入和农业现代化的压力等;外力指的是政府推动、市场需求拉动等。③谷明、李力等学者将乡村旅游兴起的归结于扩散效应、极化效应和市场效应等效应的结果。④国外学者Greffe认为,由于人们具有了固定的工作和休息时间,收入不断增加,旅游活动的内容和方式不断丰富,交通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以及人们的寿命不断增长这些因素促进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2.3乡村旅游的特点及类型研究

  2.3.1特点研究

  对于乡村旅游的特点,学术界存在众多看法,主要的观点有:学者赖碧锳认为乡村旅游具有产品文化的高品性、游乐行为的体验性、旅游发展的持续性和客源市场的城市性等特点。

  杨载田、刘沛林等学者认为与城市旅游产品相比,乡村旅游产品具有本质上的空间分布的独特性、产品供给的丰富多样性、乡村性、参与性和体验性、旅游消费的低水平性等特点。②金波、蔡运龙和乌恩等学者指出乡村旅游不仅仅具有生态旅游活动共有的特点,而且它还具有一些独特的特征:乡村旅游是以乡村环境和乡村生活作为资源开展的旅游活动;乡村旅游业的开展又应具备环境保护意识;乡村旅游的旅游产品和资源价值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同时乡村旅游具有地方文化、传统文化的自然原生性的特点,并且认为乡村旅游本身是一种环境保护和教育交流的活动。③英国学者Bramwell和Lane则认为,乡村旅游是一个多层面的旅游活动,不仅仅包括各种乡村生活体验和学习乡村文化,了解乡村民俗的旅游活动,还包括基于农业的各种旅游活动。

  2.3.2类型研究

  学者隋春花认为乡村旅游开发的项目主要有:以观赏农村景观和田园风光为内容的观光型;以增长见识和拓宽视野为主题的教育型;以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为主题的感受民俗文化型;以品尝美食、观花采果为主要内容的参与型;以健身娱乐、康体疗养为目的的康乐型等。④李松志、肖佑兴、明庆忠等学者将乡村旅游进行了具体分类:按对资源和市场的依赖程度划分为:市场型、资源型、中间型;按地理位置划分为:景区边缘型、边远型、城郊型;按科技含量划分为:现代型和传统型;按旅游对象划分为:复合型、田园型、局所型等。

  国外对乡村旅游的类型主要区分为:一是观光型乡村旅游,其中又包括传统型乡村观光旅游和科技型乡村观光旅游;二是休闲型乡村旅游,其中又细分为休闲娱乐型、康体疗养型、自我发展型;三是乡村文化旅游等。

  2.4乡村旅游的开发和管理研究

  学者曹扬从中国农民市场角度分析,认为发展乡村旅游业应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大宣传,扩大乡村旅游在广大农村的影响;要开发符合农民需要的旅游产品;要构建完善的乡村旅游交流平台,促进乡村旅游业参与各方共赢。

  学者田定湘、何源指出了中国乡村旅游幵发过程中存在的误区,认为要想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的发展,必须要。坚持农、旅合一的路子,设立民俗博物馆、农具博物馆、老式家具博物馆等各种乡土式博物馆,积极保护好乡村的传统文化资源,同时要加强民族特色技能人才培训。②学者王云才认为,当前中国的乡村旅游开发活动还处于低水平阶段,存在着品牌定位趋同化、乡土文化城市化、经营理念低俗化、管理模式混乱化和产业组织自发化等五大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他提出了在乡村旅游的幵发活动中要坚持走挖掘文化、强化基础、加强特色的道路。③国外学者在乡村旅游7「发和管理方面的研究中重视乡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研究,主要研究乡村旅游对乡村经济、乡村文化、乡村环境的影响。他们认为在开展乡村旅游业的过程能对乡村经济起到积极的作用,但在乡村文化和乡村环境方面,开展乡村旅游是一把“双刃剑”.同时,他们的研究多集中于对乡村旅游活动的管理环节,倡导“社区参与”模式,强调社区在乡村旅游业开展过程中的作用。国外学者人为,开展乡村旅游要充分合理地利用好各种资源,不断完善基础设施,要做好方案规划,注意农村资源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增强地方乡村旅游的特色,进行乡村旅游产品的综合开发,同时发展乡村旅游业时应努力提高农民的认识、转变观念、加大乡村旅游的宣传,扩大乡村旅游的影响;完善的乡村旅游产业链内各个环节的交流平台,实现各方的互利共赢。

  2.5国内外乡村旅游研究比较

  乡村旅游在国外已经兴起了200多年,国外对乡村旅游的研究在广度和深度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研究范围涉及到乡村旅游业的方方面面。而中国由于乡村旅游兴起较晚,关于乡村旅游的研究较国外还有较大差距。国内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乡村旅游研究,1990-1998年的时间段里,中国关于乡村旅游的研究局限于介绍国外的乡村旅游发展。自1998年一“华夏城乡旅游年”为节点,之后的国内研究领域不断扩大,但与案例的结合程度仍然很低。2002年后,国内研究开始与案例相结合,研究文献资料也不断丰富。但国内关于乡村旅游国内研究的重点主要是乡村旅游的发展策略和思路,有广度却没有深度,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开展乡村旅游主体、发展乡村旅游的营销方式和如何提升和改进乡村旅游品牌等方面。国内学者认为,营销活动对吸引游客至关重要,应该把营销作为发展乡村旅游的核心,形成适合自己的营销理念,努力打造自己的旅游品牌。同时,他们认为政府应该花大力气支持发展乡村旅游,实现各方利益的平衡。

  由此也可以看出,当前国内幵展的关于乡村旅游的研究还是多集中于实现乡村旅游经济效益的层面,这也是由中国目前处于开展乡村旅游的初级和开始阶段的实际所影响和决定的。根据目前的研究整理,本论文认为,当前国内和国外关于乡村旅游的研究区别详细比较见表2-1.

  2.6国内乡村旅游研究有待深入的问题

  乡村旅游是一个新兴的领域,尽管各方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但总的来说,国内关于乡村旅游业发展的理论研究尚还处于不成熟的阶段,实践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甚至还存在许多研究的盲点:

  第一:对相关理论的研究还不够。乡村旅游发展的理论零散,不够系统,极少有学者展幵持续长久的追踪研究,而且许多研究成果存在较多争议,未能形成权威理论体系。

  第二:研究方法还较为卑一。国内学者对乡村旅游展开的研究都是属于定性而非定量的研究,多数学者只是单纯使用某一孤立的理论进行研究,如生态旅游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等,没有与历史学、经济学、地理学、建筑学、心理学等学科相结合进行综合研究分析,应用其他理论进行研究的很少甚至是空白。

  第三:研究重点还有待于考虑。当前我国学者对乡村旅游多是宏观、规律性的研究探索,而对于某个环节某个案例的深度研究还比较少,这直接造成了国内乡村旅游研究的内容过于抽象,甚至有些研究结果缺乏事实根据,成为凭空程造的假理论。

  第四:关于农业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学者多强调发展乡村旅游业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所产生的作用。但发展乡村旅游必须要实现生态、环境、文化、经济各个方面的和谐,实现各个要素的可持续发展。但当前对于如何实现农业和农村旅游业的和谐发展,解决好二者之间的矛盾冲突方面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此外,国内学者在关于乡村旅游的研究活动中,对国外的相关研究成果借鉴太少,造成了闭门造车的现象。

  第3章乡村旅游案例比较分析

  3.1国内乡村旅游成功案例

  乡村旅游在我国是从改革开放后才逐步兴起的,属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起步虽晚,但发展迅速,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国家也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极力推动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目前,我国乡村旅游业的主要类型有农家乐、观光农业、釆摘园、垂钓园、休闲农庄、休闲渔场、生态农业、体验农场、民俗文化、古村镇古建筑等。目前,中国全年进行乡村旅游的人数已经达到三亿多人次,乡村旅游业也已经成为旅游业新的增长点。国内发展乡村旅游业成功的案例有很多,在接下来,本论文选取了几个成功的案例进行研析。

  3.1.1江西省上饶市婺源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地处院、浙、赣三省交界处,是一个山明水秀的地方,环境优美,建筑风格独特,人文景观丰富,历史底蕴深厚,意境美妙。当地根据这些优势,打出了“中国最美的乡村”的乡村旅游主题,积极开展乡村旅游业,并逐步形成自己的品牌,发展成为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旅游业年综合收入超过23亿元,占据当地社会经济收入的一半以上。

  婺源发展乡村旅游的主要做法:一、科学规划,整合资源。为发展乡村旅游,婺源对当地的交通、食宿、旅游从业人员培养、景区绿化、水土治理等多方面都进行了科学规划,利用各种资源确保游客在当地出行、食宿便利,保证了景区景点的品质和对游客的吸引力。二、打造乡村旅游特色核心品牌。婺源发展乡村旅游,在品牌建设方面坚持差异化、主题化和乡土化的道路。婺源地区徽派建筑丰富,而且存在差异。婺源在发展乡村旅游时,巧妙利用这种区别,打造出特色鲜明,具有明显差异化的分景点,例如:长寿古里、徽墨名村、商掉名村、小桥流水人家等。婺源还开发了各种不同主题的旅游景点和活动,例如:寻根问祖、篝火晚会、彩灯巡演、民俗展示等。同时还坚持乡土化发展,发展农家乐,住民家、吃土菜。差异化、主题化和乡土化的开发极大增强了景点的吸引力,提高了游客的游览兴趣。三、重视宣传,加强营销。为扩大社会影响、吸引客源,婺源多次举办各种文化节,激活假日经济;与黄山、绩溪等地联合打造古徽州旅游品牌;坚持走出去,与苏浙地区、东南亚国家幵展区域合作,实现了旅游线路共享,游客互流;通过网络、电视等为婺源乡村旅游造势宣传,更在中央电视台打出了“婺源,梦里老家”,六个字道出了城市人的乡愁,也吸引了广大游客前去婺源开展乡村旅游活动。四、坚持经营主体多元化。婺源发展乡村旅游业坚持“放手民营,多元投入”的路子,出台一系列措施,招商引资,形成了个体经营、集体经营、外资合办、民营合办等多种方式,有力的提高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使婺源乡村旅游发展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局势。五、注意文化传承、丰富旅游内涵。婺源为发展乡村旅游业,进一步加强当地文物保护,并挖掘乡村当地民风、民俗、戏曲,为婺源乡村旅游注入了新的活力,并确保了婺源乡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分享给亲友.

下一篇:云南旅游强省的指标体系的设计与应用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我国高档饭店经营转型研究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