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当代政府机关后勤管理问题探析

职场词典 zhichang.cidiancn.com

阅读: 191

  政府机关后勤部门工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其他政府机关单位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当代政府机关后勤管理问题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政府机关后勤部门是我国党政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向党政机关提供后勤保障服务的重要使命,确保党政机关政务工作能正常、优质、有序的进行。政府机关后勤部门工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其他政府机关单位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甚至间接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政府机关后勤工作至关重要。在当前大力加强政府体制改革的前提下,要增强制度化、标准化建设,提高后勤服务质量、提高组织凝聚力、保障机关正常运转,降低行政成本,必须坚持和依靠制度化管理、程序化运行、标准化服务,对建设节约型机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介绍了与政府机关后勤相关的新公共管理理论、后勤社会化理论、服务经济学理论基础,为进一步转变政府后勤职能、推动政府机关后勤深化改革提供了理论指导和理论支撑。研究分析了当代政府机关后勤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在研究对比西方发达国家政府后勤管理的先进做法和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总结出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后勤管理存在的差距,以及可以借鉴的管理体制和服务模式。

  以德州市政府机关后勤管理为例,研究分析了我国地方政府机关后勤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利用相关后勤理论和借鉴国外政府后勤管理的先进做法,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较为系统、可操作性强的措施。建议措施包括建立科学的机关后勤机构体制、加大后勤服务社会化进程、强化绩效评估、优化干部队伍等措施。

  研究成果对丰富和完善地方政府机关后勤管理的内涵,为地方政府的后勤保障改革具有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机关后勤;社会化;改革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1当前世界的经济、政治趋于全球化,中国作为一个新兴的发展中国家,必须建立一个优质、高效的政府管理体系,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中立足和发展。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日益深化,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项改革事业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也显着提高了政府机关后勤管理水平。但是,政府机关后勤管理工作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越发体现出所提供的服务和后勤管理的模式,与社会化大生产不再适应。

  在2012年,国务院颁布了《机关事务管理条例》,这是我国政府机关后勤部门第一部成文的机关后勤管理办法。该条例明确对各级政府后勤工作提出了改革的要求和后勤改革的方向,使政府机关后勤的改革有了法律依据和可靠保障。这就要求我们政府机关后勤要踏着改革的春风,深化改革,提供优质后勤服务,用全面周到的服务为政府的正常运转、安全管理、高效工作提供切实可行的保障。

  和国内多数的地方政府一样,德州市五大班子(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市纪委)集中办公,德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孕育而生,将其后勤部门及后勤资源进行整合和统一规划,对综合办公区内的政府机关单位进行集中管理、统一配置服务资源,对其他县市区的政府机关后勤管理改革来讲,起到了率先垂范的作用。

  但存在后勤社会化程度不高、资源利用率不高、服务意识不强等问题,反映出我国政府机关后勤工作在管理模式、服务方式及产权制度等方面存在的不足。

  因此,我们应该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政府管理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全方位的进行探讨和比较,改革过去落后的管理和服务方式,建立新型、服务型、节约型政府机关后勤的管理模式、服务方式和制度保障等问题。

  1.2研究意义

  1.2.1理论意义

  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机关后勤服务模式和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的要求,暴露出服务质量不高、效率低下等问题,要求规范政府机关后勤的管理,提升服务水平,降低运行成本,努力建设节约型、服务型政府,深化政府机关后勤管理改革势在必行,并逐步成为研究的热点。

  笔者作为政府机关后勤一线的工作者,在平时的工作和学习中发现,关于我国政府机关后勤管理服务工作的文献、参考资料较少,基本上都是有关机关后勤部门领导的讲话、与机关后勤有关的材料和极少数的期刊杂志。因此,深入研究机关后勤管理科学,从我国政府机关的现实出发,对政府机关后勤服务管理工作进行系统的研究,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同时,也为政府机关后勤部门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更好的解决存在于政府机关后勤工作中的诸多问题。

  1.2.2现实意义

  笔者作为从事政府机关后勤管理工作的人员,以机关后勤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为切入点,从与机关后勤管理有关的定义、内涵和相关理论入手,学习并借鉴发达国家政府机关后勤先进的管理方式方法和改革经验。通过研究德州市政府机关后勤个案,从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入手,并借鉴相关机关后勤理论,对在后勤改革的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其根源做出更加深刻、更加周全、更加系统的研究,并提出各项解决措施,丰富和完善机关后勤管理的内容,为政府的后勤保障提供强有力的参考,对其他的地级市具有更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性的意义。这对于进一步掌握政府机关后勤管理工作存在的规律性,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实现经济社会和谐快速发展,建设和谐型、节约型党政机关,指导政府机关后勤工作实践,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和质量,都具有十分重要和深远的指导意义。

  1.3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3.1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我国的政府后勤部门在建国时就已经存在,在计划经济时期,运用的是机关办后勤的管理模式,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才开始了解和学习关于西方先进的政府职能管理理论的研究成果。由此,我国有关政府机关后勤体制改革的探讨研究,才逐步进入了理论上的发展和完善的阶段。

  最早关于政府机关后勤改革的文件,是在1993年9月颁布的《国务院各部门后勤机构改革实施意见》,该文件中明确指出了政府机关后勤改革的方向,即实现“管理科学化、服务社会化”的目标。此后,在1998年颁布的《关于深化国务院各部门机关后勤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对政府机关后勤改革的方向、原则又做出了更加详实的阐述[1].2012年6月,国务院又颁布了改革方向更为明确、改革措施更为详实的《机关事务管理条例》。该条例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的颁布、实施,对各级政府机关后勤改革进行全面的指导,能够更加规范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工作,从而保障政府机关的正常运行,降低运行成本,实现建设和谐型、节约型机关的目标。

  伴随着我国政府机关后勤的体制改革,我国学术界对机关后勤体制改革的研究主要有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专题介绍了西方国家先进的、成功的改革经验,并完善了机关后勤管理理论。

  着名学者赵绪选、王春林较为详细的介绍了德国政府机关后勤的管理模式、服务方式、政府采购等方面的情况。祁德斌所着《英法国家行政机关后勤服务与管理》一书中,详细介绍了英法政府机关后勤服务与管理的基本情况、改革措施,并深入的分析了政府机关后勤改革的经验做法,以及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姚万银的着作《中外机关后勤体制比较》,介绍了美国、德国、英国、新加坡、日本等国家的政府后勤管理服务现状,指出了我国政府机关后勤工作在管理模式、服务方式及产权制度等方面都存在问题和缺点,并进行深入的分析,总结出适合我国政府机关后勤管理的方法和措施,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2].

  2.出版了许多注重理论探索的研究文献。目前,我国最早对政府机关后勤改革进行分析研究的专着是由杨培先主编的《后勤管理概论》。还有曹其明、谢明德合着的《后勤学引论》,阐述政府后勤的内涵是该书的核心内容,对今后的政府机关后勤改革有指导性的意义。2001年出版发行了《机关后勤工作概论》,该书是由张升智主编的,其中对政府机关后勤管理工作的内涵、性质、特征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并指出政府机关后勤管理体制改革是必然的,分析了政府机关后勤工作具有服务性、管理性和社会性等特点[3].殷建华主编的《新时期后勤管理工作探索与实践》一书中,较为系统、详细的探索研究了在当前社会中政府机关后勤管理工作实践,为更好的进行政府机关后勤管理改革,提供了较为成功的案例及改革的方向。目前,国内专门研究机关后勤工作的期刊杂志只有《中国机关后勤》和《机关后勤工作》,主要是介绍政府各级机关后勤部门的改革发展情况,以及交流政府机关后勤管理服务的经验和做法,为各级政府机关后勤部门提供了相互学习的平台。

  3.研究探讨我国各级政府机关后勤管理改革。许多研究者都在积极探索政府后勤管理改革的创新模式,这样的管理模式应该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提高政府后勤服务的保障能力和工作效率,就要按价值规律和市场规律办事,并运用市场机制配置相应的后勤资源,才能实现政府机关后勤的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4]

  .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焦焕成指出,我国机关后勤管理改革必须推进后勤服务市场化,必须把重点放在内部体制的改革上,以转换体制、完善政府采购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着重点,并且要加强法制化建设[5].

  1.3.2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发达国家开始重视行政公共管理改革,并将注重行政效率逐步向提高服务质量转变。奥斯本和盖布勒所着一书--《政府改革:企业理念如何改革政府部门》,首先提出了要建立一个工作更好、花费更少的政府。

  经过十多年的研究和探索,大量西方国家在政府管理中引入了大量先进的企业经营管理的理念及其模式,比如更加注重用户满意度、服务质量、节约成本等观念,从而将优质、高效、节俭、创新作为新政府的管理目标,并且在其研究和探索中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1993年,美国提出了国家绩效评估计划,其纲领性的文献是戈尔的报告--《从过程到结果:如何创造一个多办事少花钱的政府》,报告中提出了要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社会组织学习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服务理念。

  西方发达国家的政府机关后勤改革是伴随着行政体制改革而进行的,把社会组织、公司企业和相应的市场机制引入到政府部门中,这是政府机构后勤管理方式的根本性的转变。正如在《转变着的新西兰公共服务》中,波斯顿(J.Boston)所说,可以对一些政府机关的职能进行划分,将一些能产生经济效益及利润的单位可以交由其本单位自主经营,能够更有效的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增加政府的非财政收入,降低政府的运行成本。对于这些自主经营管理的行政单位,可以通过社会化管理和市场机制控制,采用独立法人制度,将其完全市场化运作。这为政府机关后勤部门的社会化改革提供了详实的理论依据和指导方法。总体概括起来,西方政府后勤改革分为三点:一是提升政府职能;二是将政府行政服务实现社会化和市场化;三是完善政府体制改革的内容和措施。

  1.4研究方法

  1.比较分析法

  对国内外相关的政府机关后勤的管理方式、服务机制进行对比分析,从中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超前的服务理念,总结出更加科学、更加合理的结论,为我国政府机关后勤的改革提供出更加具有可行性的方案,从而得出适应我国国情和实际情况的管理方法、服务模式和保障机制。

  2.调查分析法

  通过调查大量的政府机关后勤管理的实践活动,弄清客观事实,进行科学分析,进行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整理,得出具有系统化、条理化的内外部联系,从中得出更加正确、更加合理的结论。

  3.案例分析法

  通过分析研究德州市机关后勤管理的个案,从中得出经验、教训和具有普遍规律性的结论,从而概括总结出带有普遍适用性的管理方式、运行机制和工作程序等。

  1.5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5.1研究内容

  政府机关后勤部门为政府机关提供后勤服务,保障机关单位正常、高效、有序的运转,因此,机关后勤部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政府机关后勤管理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后勤管理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主要研究分析了当代政府机关后勤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并研究西方发达国家政府后勤管理的先进做法和管理模式,将二者进行比较,总结出与西方发达国家后勤管理存在的差距,以及可以借鉴的管理体制和服务模式。以德州市政府机关后勤管理为例,研究分析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利用相关后勤理论和借鉴国外政府后勤管理的先进做法,结合工作实际,在建立科学化后勤机构体制、加大后勤服务社会化进程、强化绩效评估、优化干部队伍这几个方面,提出了较为系统、可操作性强的措施。本文研究内容框架见图1-1.

  1.5.2创新点

  本文运用新公共管理理论、后勤社会化理论、服务经济学理论,在研究对比西方发达国家政府后勤管理的先进做法和管理模式的基础上,研究分析了我国地方政府机关后勤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总结出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后勤管理存在的差距,以及可以借鉴的管理体制和服务模式。

  以德州市政府机关后勤管理为例,提出我国政府机关后勤管理改革的内容和措施,即从建立科学的机关后勤机构体制入手,加大后勤服务社会化进程、强化绩效评估、优化干部队伍等措施。研究成果对丰富和完善地方政府机关后勤管理的内涵,为地方政府的后勤保障改革具有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第2章相关概念及理论

  任何事物的改革和发展都离不开相关理论的支撑和指导,政府机关后勤改革也不例外。有了丰富的理论研究,政府机关后勤改革才能多方借鉴,运用适合自身实际的理论作为改革的基础,指导后勤改革顺利进行。

  2.1政府机关后勤工作的性质、特征

  2.1.1政府机关后勤的性质

  政府机关后勤工作的政治性和经济性并存。所谓政治性,是指政府机关后勤部门是各级党政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提供正常的后勤服务,才能保障其他政府机关部门工作及活动顺利进行。政府机关后勤服务的主要对象是政府部门、相关领导及其机关工作人员,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后勤服务,也就意味着是在间接的为党和人民服务,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同时,又具有很强的经济性,是因为政府机关后勤部门为政府机关提供后勤服务,这种服务也是一种商品,具有自身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同时政府机关后勤部门还掌握着大量的资源和财产,并且要购买大量的物资和服务。

  政府机关后勤工作具有鲜明的服务性和管理性。服务性是机关后勤管理工作的最基本属性,政府机关后勤工作是为各级政府机关部门及其干部职工提供后勤服务保障,这是机关后勤工作者的首要职责,体现了政府机关后勤工作的基本价值[6].

  人民公仆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从广义上讲,政府机关的工作都是在为国家服务、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具有最基本的服务性。而政府机关后勤管理工作不同于其他政府部门的工作,所具有的服务性体现在为其他政府部门提供物业、保洁、安保、园林绿化、机关餐厅等服务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中,表现出的服务性十分具体和直接。政府机关后勤工作又具有较强的管理性。政府机关后勤部门所提供的服务要通过管理进行实施,才能达到后勤工作的目的。这就要通过制定相应的管理规范、管理制度,运用合理、有效的管理方式和方法,对服务对象进行组织、协调、控制,提供服务商品,以发挥更好的后勤管理作用[7].[6]

  2.1.2政府机关后勤的特征

  政府机关后勤部门所提供的服务具有以下特征:责任性、超前性、细致性。

  1.责任性

  政府机关后勤工作是党政机关的基础性工作,是各级政府部门高效、有序运转的重要保证,后勤工作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就算出现了一丁点问题和差错,也会影响整个政府机关的正常运转。“安全生产重于泰山”,在后勤服务工作中,要把安全责任放在首位,这是一切后勤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作为政府机关后勤保障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8].

  2.超前性

  政府机关后勤工作具有超前性,给机关人员提供的服务是全方位的,甚至有些服务是具有阶段性和季节性的,由于机关后勤提供服务的这一特殊性,要求在机关工作人员所需服务之前准备就绪,如果提供的服务滞后于机关人员的需求,那么机关后勤工作不仅失去了其重要意义,还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会影响政府机关的正常工作,降低政府机关的工作效率。因此,机关后勤工作要超前完成。

  3.细致性

  政府机关后勤工作所提供的服务涉及了机关工作的方方面面,事事都会由后勤部门来管理,服务无小事,干好了都是些小事、杂事,做不细、抓不实便会出大事,因此,工作要细之又细、严之又严,都要不找借口、不讲条件地去完成。不管份内份外,只要是后勤的事,后勤的每个工作人员都有义务当好引导员、服务员、安全员。服务无止境,就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包括部门提出的需要解决的问题,不管有多么的微不足道,都要细致、认真的做好。

  2.2新公共管理理论

  新公共管理理论(newpublicmanagement,NPM)是在公共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孕育和发展起来的,是一种新型的关于公共行政和政府管理模式的理论,兴起于上个世纪80年代,广泛流行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指导了欧美等西方国家的政府机构改革,是其主要的指导理论之一。

  现代经济学是新公共管理理论的理论基础,倡导将企业的成功管理经验和市场化的竞争机制运用到具有公共管理部门性质的国家政府机关中,主张政府机关的领导者要具备个人的影响力和敏锐的政治性,在使用人才的环节上,要使用具有高素质、经验丰富的政府机关管理者,这样,政府机关的管理才能向规模化、产业化的方向发展[9].

  着名学者赫克谢尔(C.Heckscher)的理论观点是,政府机构的改革要加强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加大管理的力度,不能像以往的单向的、简单的上级指导下级,要向“后官僚组织”转变。着名专家学者奥斯本和盖布勒作为“重塑政府”思想的发起者,主张倡导政府公共管理的最新模式,总结出了美国政府机构改革的经验和方式方法。胡德(ChristopherHood)教授把新公共管理理论的理念灌入到西方发达国家政府机构管理改革中,产生出与原有的政府公共理论完全不同的理论模式[10].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为:

  1.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中心思想和核心内容是以市场为导向,倡导用户至上,完全尊重用户的意愿。政府机关和公民不再是原有的、陈旧的上下级、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而变成了以公民的需求为主,政府机关围绕着这一核心提供管理服务,变被动为主动。新公共管理的理念是,政府与公民的关系,就像在市场经济中,企业领导者与商品用户之间的关系[11].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政府所提供服务的好坏,是由接受服务的公民来决定的。政府站在公民的角度上,全心全意为公民着想,提供公民最渴望、最有需求的服务,以此来提供政府工作效率和质量[12].

  2.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政府所具备的职能和管理模式,应该由具体任务工作的执行者,转变为服务工作的管理者。正如戴维·奥斯本所说,政府的职能应该是各种政策的制定者和提供服务的管理者,不应该是具体工作的执行者,这是他在所着《改革政府》中得出的结论。《不连续的时代》的作者彼得·德鲁克在该书中所说:“要把管理和指导的工作和具体实施的工作混为一谈的,这种做法只会将决策的能力极大的减弱。想要让制定政策的部门去做具体的操作工作,也是很傻的想法。”该理论认为,可以通过完全的、高度的市场化,对社会组织和企业公司制定相应的有利政策,让他们来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起到执行者的作用[13].

  3.该理论的又一核心内容是将市场的竞争机制引入到政府管理中。新公共管理认为,政府在公共管理过程中,应当积极的将市场竞争机制引入进来,让市场进行自动的评价,可以通过引入更多的社会组织、公司企业参与到提供公共服务的环节上来,能更好、更充分的为政府机关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同时,还可以节约成本[14].在具有高度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中,提供服务的公司、企业能够根据用户不断变化的需求,做出更加快速、灵敏的变换措施,以适应用户的需求。相比之下,政策的制定者是政府本身,把服务以合同的形式进行外包,是一种全新供给体系,通过有效的市场检验,可以判断出这种新政策的合理性[15].

  4.重视效率追求。追求效率主要有三种方法:一是采取责任明确的绩效控制目标。新公共管理理论指出,要建立起严格的绩效考核制度,确定出组织和个人的总体目标、阶段性目标,并根据制定的目标绩效进行考核和评估,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二是更加重视结果。与以往的官僚主义政府不同,新公共管理理论更加注重结果,而不是政府投入[16].不是单纯的花掉每个项目的预算资金,而是需要灵活、低成本、富有成效的结果反应,确保取得良好的结果。三是采用成功的管理手段。在实际操作中,改变过去的老办法、老样子,政府采用成功的管理手段和经验,特别是私营部门好的做法和经验,具体到实际中,比如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提高效率、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等先进性做法。

  5.建立服务型政府。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政府的筹款方式是收费,并通过新的来源收入确保以后的收入”.不单纯这方面,政府还必须进一步促进价值观的转变,不仅仅把利润动机向公众需求转变,而且要使政府公共管理者转变为企业家,用企业家的方式来省钱、来投资、来回报。传统公共行政往往只是注重过程的服务,但是不把预防考虑在内,到最后成为危机,再去进行治理危机,这种方式是非常不可取的。新公共管理理论则认为预防更加重要,要注重解决问题,政府要把工作的重点放在预防上。具有预防功能的政府必须具备在重要决策的时候,尽可能的考虑未来的结果,尽力用最少的钱去预防,而不是用大部分钱去治理[17].

  2.3后勤社会化理论

  社会化是指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自然人作为社会中的一员,生产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而不再只是满足自身的需求。生产活动也不再是家庭作坊式的“小生产”,而是通过与其他社会人之间的协作共同完成。从此定义出发,不难理解,后勤社会化的内容是后勤所提供的服务及其管理模式,不再是计划经济时期的经验型和供给保障型,经营方式也不再是自我封闭型,而是要通过在社会中商品交换来完成,不仅满足自身党政机关的需求,同时要推向社会,参与市场竞争,满足其他社会群体的需求[18].

  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是指要把政府机关后勤的管理职能和服务职能分离,同时将行政和事业分开,既对政府机关提供服务,又对社会提供服务,既将市场竞争机制引入,又把社会资源引入,这就是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和产业化[19].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的深入和机构改革的推进,政府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已成为必然趋势。

  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来看,应该遵循市场规律的客观要求,将社会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生产要素进行合理化的整合与配置[20].而原有的政府机关后勤的分配方式已经不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正如马克思所说的,“服务也是商品的一种,服务具有其自身的价值和使用价值”.政府机关后勤所提供的服务,是服务的一种,同样也是商品,在市场经济的激励竞争中,体现出了其自身的价值与使用价值。政府机关后勤管理进行社会化、市场化改革,走向市场经济发展的道理是必然的选择[21].

  机关后勤社会化的内涵:一是政府机关后勤服务具有商品属性。机关后勤服务同其他商品一样,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按照商品交换的一般客观规律及价值规律,对原有的服务管理模式进行改革,提供有偿服务。二是政府机关后勤服务可以产生经济效益。为了更好的适应市场经济,要“打开门办后勤”,不仅向政府机关提供服务,还要参与市场竞争,向社会提供服务,这样可以通过市场竞争,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同时增加了经济效益[22].三是减轻行政和财政负担。具体提供政府机关后勤服务的工作人员不再占用行政和事业编制,通过提供有偿服务实行自收自支。

  2.4服务经济学理论

  服务经济学(economicsofservice)是研究在服务产品的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及其规律的学科。服务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是一种经济活动,主要是关于生产和经营产品的服务业的活动[23].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英国经济学家费希尔就提出了“第三产业”的概念,又称为服务产业,这就是人们对第三产业进行的理论研究的开始,这个定义的是在《安全与进步的冲突》中提出的。

分享给亲友.

下一篇: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与护理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农村基层干部廉政建设探究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