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资讯

“千人计划”调查:归国人才最怕什么

职场词典 zhichang.cidiancn.com

阅读: 526

2011年上半年,中组部人才工作局、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专项办委托专业调查机构对“千人计划”实施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包括“千人计划”人才(包括创新人才和创业人才)、家属、用人单位、国内人才、公众等。

根据调查报告的结果显示:“千人计划”实施成效得到被访者的高度肯定。其中,99%“千人计划”人才、92.1%的用人单位领导、88.2%的国内人才认为有必要实施“千人计划”。

“千人”选择回国的主要原因中,“报效祖国,为祖国的科研事业出力”及“中国处于高速发展期,回来发展机会更多”位居前列。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增强了对海外人才的吸引力。其中,83.2%的创新人才已到岗,67%已开始工作,33%已取得初步成果;86.1%的用人单位对引进的“千人”表示满意;82.8%的创新人才表示国内工作单位适合自己发展。

尽管如此,在这份调查报告中,也暴露了“千人计划”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

人才最怕:承诺不兑现

根据受访者反映,创新人才工作条件落实进度较慢。仅17.5%的创新人才表示所在单位已经“全部落实”,“部分落实”的占40.4%,“正在启动落实”的占32%,还有10.2%表示“落实还有困难”。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千人计划”引才政策有待进一步细化;另一方面是部分用人单位与引进人才在签约时过高的承诺在后续工作中兑现不了。

与此同时,56.6%的创新人才、36%的用人单位领导、32.8%的国内人才认为“国家没有配套项目和经费,开展工作困难”。 这也是引进人才和用人单位平时反映较强烈的一个问题。

“国家提出的优惠政策很难兑现”、“待遇落实工作不够得力”也是被访者较关注的问题,特别是人才家属对各项特殊生活待遇的落实情况不够满意。其中,“绿卡、签证”、“子女入学”落实情况得分分别为67.3分和65.1分;“工作安排”、“住房(租房)”和“其他”待遇的落实情况得分均在61~64分之间;“医疗待遇”和“保险”的落实情况得分最低,均在60分以下,处于“不到位”水平。

究其原因,该调查报告分析:一是“千人计划”个别政策原则性强,要使其符合每位引进人才的不同需求有难度;二是有关职能部门的审批环节多、周期长,导致部分人才不太满意;三是一些地方和用人单位服务意识不够,切实为人才排忧解难的主动性亟待增强。

最多的差评:“研究风气不好”

国内的总体环境一直是“千人”最关心的问题。对国内的科研环境,创新人才的评价并不高。49%的人认为国内“研究风气不好,把很多时间花在学术之外的‘公关’活动上”,45.9%的人反映“科研项目审批不透明,存在拉关系、走后门现象”,40.1%的人坦言国内搞科研“人际关系太复杂,需要花大量时间处理”。

64.9%的用人单位领导和55.6%的国内人才也认为“人际关系太复杂”是国内科研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37.6%的创新人才、35.1%的用人单位领导、50.0%的国内人才、36.3%的公众均认为“在当前科研体制下能力发挥有限”。

根据调查结果,对于创新人才而言,“科研团队力量弱”以及“科研经费不足”是他们工作遇到的最大困难;对于创业人才而言,招聘合适人才难以及创业资金来源少是他们面临的主要问题。

在生活上,“空气、水污染严重”,“房价过高”和“食品安全”是引进人才及其家属担忧的最主要问题,同时,43.7%的创新人才和20.6%的创业人才对自身及配偶的医疗保障和社会保险问题较为担忧。

基于此,65%接受调查的“千人”最后表示,准备长期在国内工作,30.2%的人持观望态度,4.8%的人明确表示准备再次出国。

该报告表示,中组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完善引才政策、优化引进人才的工作环境,进一步严格标准、优化程序、提高效率,更好地实施“千人计划”。

百年海归史

第1代

1872年—1875年,清政府送120名12~15岁幼童赴美留学。在这批少年归国后,有不少以后成为清末民初的优秀人才。

代表人物:唐绍仪、唐国安、詹天佑

第2代

光绪初年派出的海军留学生近百人,分赴欧洲各国学习,回国后担任各级海军将领。

代表人物:严复、刘步蟾

第3代

20世纪初,不少人选择前往日本留学,形成留日高潮。在20世纪头十年中留日学生总数达5万人以上。

代表人物:黄兴、宋教仁、廖仲恺

第4代

1907年,美国将部分庚子赔款用作中国办高等教育和招收中国学生留美。1911年中国为选拔和预培留美学生,建立清华学校。此时,除了清华大学派送留学生外,还有大量“自助学者”赴美求学。

代表人物:竺可桢、钱伟长、梁思成

第5代

从1915年开始,中国知识界的李石曾、蔡元培、吴稚晖等人提倡“勤以做工,俭以求学”,发起成立“留法勤工俭学会”,到1920年赴法求学人数已达1600人,逐步形成全国性潮流。

代表人物:周恩来、邓小平

第6代

1920年5月,苏俄建立莫斯科东方大学招收远东各少数民族和亚洲各国的革命青年。此一时期留学欧洲、苏联的学生,后来绝大部分成为优秀的革命家、文学家和艺术家,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战争走向胜利的支柱力量。

代表人物:瞿秋白、刘少奇

第7代

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以后,中央和地方政府继续向美、英和西欧各国派遣官费留学生,自费留学生也人数迅增。二战后,这批留学生回国时已是卓有成就的科学家和熟习现代产业技术的工程师。

代表人物:朱光亚、唐傲庆

第8代

抗战胜利后,很多留学生和学者滞留海外,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和老一代科学家们召唤年轻学子回国工作,数千名海外学子慨然归国。

代表人物:钱学森、邓稼先

第9代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即决定大规模向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派遣留学生。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派出的1.8万多名留学人员全部回国,无条件地服从分配,成为后来发展工业和全面建立科研体系的骨干力量。

代表人物:江 泽民、李鹏、邹家华、钱其琛

第10代

海归一词真正出现于上世纪90年代末香港回归时。1997年后的两、三年间,大概有几千名大陆欧美留学生到香港就业。2002年是海归潮的高峰年。这批“海归”不仅带来了先进的管理和技术,也带来了市场和观念。

代表人物:王志东、李彦宏、邓中翰、周云帆、张朝阳、丁磊职场贴士:减压方法:泡泡澡,身体浮在水中,犹如在母体里的自在,再点上蜡烛,放点音乐,听觉传导给大脑的神经按摩也是有利于放松的

分享给亲友.

下一篇:月薪4000元很基本 流水线员工笑开颜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刚性需求有增无减 保姆薪水看涨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