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某公司内部审计制度体系的优化探究

职场词典 zhichang.cidiancn.com

阅读: 183

  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的一项内部活动,既具有管理职能,又兼备服务功能,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内部审计制度体系优化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摘要:正确认识并恰当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是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内部审计制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之一。随着公司业务外沿的不断变化、公司发展战略的转变,S公司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能和作用在主观认识与客观要求中逐渐从最初的监督、检查转向了服务、咨询,为公司战略落地提供支撑。在内部审计运行过程中,公司管理层认为审计发现的问题没有有效杜绝,审计机构同时也感受到审计效果不理想。内部审计职能并未得到有效的发挥,对企业的内部管理提升并未起到应有的作用。文章首先通过剖析造成内部审计效果不理想、职能发挥不到位的原因,从S公司内部审计管理现状与公司内部变革的管理需求之间的矛盾、以及内部审计管理现状与公司外部环境变化的客观要求之间的巨大差距两个方面阐述S公司内部审计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原审计定位过于片面,应注重审计整改月艮务的整体思路。接着,通过对S公司内部审计职能发挥产生影响的管理流程、职能定位、审计服务质量等要素的分析,最终摘定内部审计不仅是发现问题,更重要的是协助公司管理层、被审计单位解决问题,确立“监督与服务并重”的职能战略定位。最后通过完善S公司现有的内部审计组织架构、充实现行的内部审计制度体系、推行后续审计形成内部审计闭环管理等措施,在提高内部审计自身工作质量的同时,提升内部审计的职能效果,最终实现内部审计充分满足S公司在加强内部管理、持续企业发展的目标。

  【关键字】内部审计;审计服务质量;审计闭环管理

  第1章导论

  我国公司内部审计是在政府审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济的发展推动市场治理的完善,在企业管理层面表现为内部审计的提升和改进,尤其是在公司内部管理中内部审计的角色定位,逐渐从监督转向服务,尤其是在风险导向的理念被逐渐认可和推广后,内部审计在咨询服务以及风险管理方面的职能慢慢的被深入的挖掘出来,推动其正逐渐摆脱“城管”的检查者角色,慢慢的向管理服务者的角色转变,成为公司有效运营、健康发展的护航者。作为我国审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是公司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评价活动。在当下,无论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还是公司治理的需要,内部审计都是公司内部职能架构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内部审计作为一项公司内部治理活动,既具有外部审计的评价、鉴证职能,也具有公司内部职能部门的监督职能,是公司资源有效配置、业务有效幵展、管理有效执行的合理保障。同时,作为公司的内部管理部门,内部审计也具有外部审计不可替代的优势。内部审计不仅是企业强化管理、防范风险的重要方式,也是促进企业科学管理、高效管理的重要手段,同时更是建立现代管理制度的必然要求。实践证明,以内部审计作为管理抓手是一项非常有效的管控措施。内部审计不仅能够及时有效地发现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更可以提出改进措施,其独特的管理模式、方法,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企业管理高层的重视。

  1.1选题背景及目的?

  ?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的一项内部活动,既具有管理职能,又兼备服务功能。内部审计活动的内容多样性、范围广泛性,决定了其与其他管理职能之间,既是禾目互监督,也是相互服务。监督需要遵循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服务需要满足管理层、管理者的诉求,平衡约束与需求之间的鸿沟。经济发展使得组织越来越重视内部审计,这就造成内部审计无论是在理念,还是在目标以及职能等多层面都出现了较大的变化与调整,可以说内部审计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1.1.1外部环境的变革给内部审计带来的挑战

  第一,国家政府机构的监管内容更严格、更规范,途径更多样。企业面临的外部监管越来越严格,合规性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国企全面推行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建设工作,中国大多数大型企业也开始对系统风险管理工作有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整合现有的管理手段,让管理手段更系统化、条理化。对于企业加强风险管控而言,内部控制与审计意义重大。2006年、2008年、2010年,国家先后出台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这标志着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基本框架的建成。企业的风险控制问题被提升到了一个法规的层面。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重要管理和监督机构,外部环境的一系列变化,对其功能、作用、服务就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第二,信息技术的变革,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内部审计的工作方式和工作内容带来的巨大挑战。信息技术的发展,创新成果的涌现,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现代化管理手段在公司管理领域的日益渗透和融合,给内部审计在公司管理中的履职创造了更好的条件,但也使其各个管理方都可以具备信息整合、视角独立的职能优势的条件下面临巨大挑战。内部审计如果不能快马加鞭的与时俱进,必将面临“边缘化”的困境。?

  ?1.1.2企业内部环境的调整给内部审计带来的挑战

  S公司作为具有国企背景的集团公司,伴随公司战略的全面推进和不断深化,S公司的经营业绩屡创新高。从传统的设备制造商,逐渐转型到涉足多个产业、升级到资本运作领域的品牌运行商。公司规模和经营范围的重大变化倒逼公司内部管理的革新。公司跨越式的发展使得内部审计面临业务体量剧增、业务难度激增、业务边界扩展的巨大压力,现行内部审计形态与迫切需要变革的管理十分不协调,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审计意见的可操作性不强、对改进问题的指导性不足。比如:内部审计关注的传统领域与公司变革中新出现的新兴领域的不匹配,导致审计管理职能不能满足公司管理的需求;审计意见和建议的不落实,导致同样的问题反复出现,增加公司的管理成本;审计人员力量与审计业务体量之间的差距,更加加剧了审计有效履职的困难。公司应该让监督和服务并重发展、让思路和模式不断创新,否则内部审计的内部管理目标将很难实现。同时,随着S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不断完善,很多管理问题已经暴露,很多早期不被重视的管理问题成了公司持续有效运行的重大障碍。各级领导日益重视对内部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并要求内部审计人员通过被审计单位的持续关注或后续审计,最终促进整改落实,完善单位内部控制,提升管理水平。内部审计管理目标在外部环境的变革和内部环境的调整中面临全新的挑战。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管理中已逐渐成为公司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企业经济活动等作出独立客观的监督评价、提出建议,通过强化企业内部管理、防范控制风险来促进公司实现其治理目标。

  1.2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主要的研究方法有:综合分析法。文中将在S公司拟建立的内部审计实施方案设计规划中,从组织架构建设、运行机制设计、业务流程规划、人员结构安排、责任落实分解、文化氛围培育等角度,相互作用、相互推动,形成内部审计的动态循环系统,综合分析内部审计的运作体系。比较分析法。本文将通过对比方案实施前和方案实施后,内部审计在组织架构、人员结构、业务流程和内容、运作机制等方面的变化,对比审计的监督效果,进而为S公司合理定位内部审计、建立恰当的循环体系提供借鉴。另外,本文采用案例分析法、系统分析法、统计分析法、模拟分析法、理论联系实际等方法,对S公司内部审计体系的构建进行分析和论述,提出S公司基于发展战略转型的内部审计职能定位规划的构建思路;通过对S公司风险管理体系中内部审计角色定位遮旭:、职能发挥偏差等问题的探讨,提出在风险管理体系下构建内部审计服务职能体系的实施方案,包括服务职能设计方案、服务职能运行方案、服务职能保障方案等。

  1.3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

  环境的变化促使企业的变化。不论是由于公司外部环境变化迫使企业变革,抑或是企业自身需要做大做强,各种变化促使企业不断变革。作为一家传统的大型国有企业,S公司在2005年经历了市场经济环境的大动荡;在2011年面临国家监管体系的调整“在全国推进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企业变革必将与风险同行,内部审计应为风险中前行的企业做好保驾护航;同时企业的变革也改变着内部审计所处的环境。公司内部环境的变化,促使内部审计从“监督”向“监督与服务并重”转变,让审计对企业变革发挥更好的职能作用。无论是在审计的理念,还是在实际操作层面,内部审计都是正在由监督向确认、咨询转变,把工作的着眼点放在防范风险上,促进公司建立健全帝1]度,强化风险管控,帮助单位实现发展目标。在公司里,不管是内审团队,或者是管理层,都觉得内3审的作用正在逐渐的降低。本文重点探讨如何增强内部审计在公司管理中的作用发挥:首先明确在哪些方面退化,其次分析为什么退化,接着研究如何避免继续退化,最后明晰如何让内部审计在现有的管理中向前多走步,让审计的作用切实落地。通过对S公司内部审计现状的剖析;基于公司现有的管理体系(包括审计管理体系和其他管理体系),设计改善现状的方案;基于方案的细化,分解成符合“4W+H”的实施细则,最终帮助S公司的内部审计组织实现“监督和服务并重”的转变。

  第2章相关理论基础和研究综述

  自工业社会迈入网络时代,全球领域都在经营的具体方式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内审跟随着该变化也在不断的调整和发展。《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的正式颁行和实施推动内审成为企业内外衔接的主要沟通模式,对于企业来讲,内审越来越重要。国内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步伐在市场逐渐幵放和竞争不断加剧中愈发的快速,在向新领域扩张、向新产业转移的发展路径中,有效的防范并控制风险是企业稳步发展的重要基石。内部审计作为风险管理、内部监督的一种重要宇段和方式,一方面在企业内部发挥其防范风险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服务于企业的各个管理职能、为企业有效的化解风险也逐渐成为内审所担负的一个重要职能。索耶,内审之父,是这样定义内部审计的:独立的评价组织的各种不同业务,并且对这些业务予以控制,从而确定相关业务对于既定方针与程序、标准与规范的遵守状况,并且确定资源有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组织目标能不能实现。1999年,内部审计师学会则是这样定义内审的:内审是独立而且客观的开展咨询的活动,这些活动是为了对机构运作状况予以改善,并且增加运作的价值。借助引入条理而且系统的路径,对组织治理的流程以及风险的管控予以改善和提升,最终帮助组织更好地实现所设定的发展目标。2004年,国际内审师协会发布推行内审的实务框架,该框架对内审的定义是:作为独立而且客观的咨询活动,内审能够对组织的运营予以改善,对组织的价值予以增加,借助系统而且规范的路径对风险进行管控,对经营过程予以改善和提升,据此组织能够更好的实现设定的发展目标。我国内审协会在发布的基本准则里是这样界定内审的:内审是独立而且客观的咨询与确认活动,借助系统与规范的运作,对组织业务与风险管控活动进行审查、做出评价,帮助组织治理程度得到更好的提升和完善,帮助组织设定的发展目标得到更好的实现。综上,对内审的统一认识是借助治理手段的完善、风险管控的增强,帮助公司实现价值的增加、帮助公司更好的实现所设定的发展目标。内部审计的根本目的是防范内部与外部的各种经营风险和管理风险,消除组织与个人可能发生的财务舞弊和管理舞弊,最终增加组织价值。内部审计通过“制约”,揭示差错和舞弊,维护财经法纪;进而“促进”,改善管理,提供效益;最终“证明”,帮助使用者取信于民。

  2.1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审计

  公司治理在本质上是一种督导机制,内部审计为其中的环节之一。在我国目前的治理制度的结构中,内部审计具体体现为审计委员会和内部审计机构。审计委员会代表股东对公司管理层履行监督职能,通过工作程序对审计的客观、独立以及有效性予以保证,于董事会中构建起一个对公司内部审计、外部审计的信息质量和信息披露的控制机制,减少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内部控制人”现象。内部审计机构则应以业务环节为基础开展审计工作,对与财务报告和信息披露事务相关的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真实性、完整性的进行检查和评估,进而防范舞弊与风险,提高公司经济效益,实现公司战略目标。近年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理念越来越体系化、规范化,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以及风险管理进行评审的职能越来越凸显。

  2.2审计准则规范体系

  无论在国际的准则体系中,还是在国内的准则体系中,内部准则体系大体是通过以下三个层次约束内部审计工作中的原则、活动和人员:审计准则、审计质量控制标准、审计职业道德规范。

  2.2.1国际审计准则规范体系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颁布的《内部审计实务准则》(1978年)最早对内部审计人员开展工作提出了五项基本要求。近年来,随着全球内部审计职业的快速发展,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多次更新和调整其专业实务框架和内容,不断规范内部审计的操作,提高内部审计质量。最近的两次调整分别是在2010年和2012年。2010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对其制定的《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IPPF)进行了修订。2013年1月的修订则对内部审计执业中的很多标准的具体内容以及释义进行了更为精准的描述修订。对于现代国际内审行业而言,其经验所积累的结晶在IPPF中得到了很好的总结和描述,IPPF被认为是目前规范和指导内部审计活动具有较高权威性的一部国际标准,在内部审计活动中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该框架的内容包括了内部审计的定义、职业道德规范、立场公告以及实务标准和实务公告,还有实务指南。其中实务标准是框架中较为核心的内容。这些内容在内部审计活动执行时,有强制执行的,也有推荐执行的。内部审计定义、职业道德规范和实务标准共同沟通属于强制执行,这些指南是内部审计师履行其职责的基础。而强力推荐的指南虽然不具有强制性,但是这些指南对于审计实务标准的恰当应用非常具有很强的帮助作用。实务标准,旨在为整个内部审计活动说明原则、制定框架、提供依据、改善工作,是内部审计专业的基础。它由属性标准、工作标准、实务公告(实施标准)三部分构成。其中:属性标准,通用于所有行业,主要阐明内部审计部门的特点和对人员的要求,其中的内部审计章程、独立性和客观性尤为重要;工作标准,也是通用于所有行业,主要阐述了内部审计工作的性质,提出了衡量内部审计活动质量的原则,从总体上约束内部审计服务;实施公告,计对确认活动和咨询活动这两种主要的内部审计活动类型分设具体标准,它是属性标准和工作标准在某项具体的审计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对于内审人员工作的开展予以了更具体的要求和指引,对前两个标准中的相关原则和规定作了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作为国际公认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体系,正是因为《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中确立了内审活动必须要担负的相关义务,故而内审针对内控以及风险管理和公司内部治理做出的评价才会被信赖。

  2.2.2我国内部审计准则

  我国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制定出台了完整的准则、制度、规范,构成我国目前内部审计工作规范体系。而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及准则委员会作为行业的权威组织,也同样期望制定出既符合国际惯例、又适合我国国情之准则。处于对内审发展的动态化适应,也为了让内审可以更规范的运作,让审计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防范审计风险,推动内审更加积极健康的发展,让内审准则对内审行为予以更好的规范,让内审质量得到明显的提升,我国内审协会全面而且系统的梳理了从2003年幵始在全国范围内所发布的和内审相关的众多准则,并且对它们予以了整合修订,新发布的准则已于2014年1月起实施。在这次修订中以“传承成熟内容、优化体系结构、适用实务发展”为主要原则。同时对内审在全球领域的最新发展成果予以吸收,对相关领先的内容予以充分的借鉴,和国际惯例快速的接轨,将前瞻性予以突出的展现,对内审在中国的发展予以很好的指导。当前,我国所发布的内审准则体系主要有如下内8容构成: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共二十个)以及职业道德规范。修订后基本准则有33条,对内部审计的定义(包括其职能、范围、方法、目标)、准则的适用范围,以及其他主要内容进行了更符合国际标准的描述。修订后的职业道德规范分为总则、一般原则、诚信正直、客观性、专业胜任能力、保密、附则等七个部分,对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进行充实和完善。修订后的20个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大致可三大类:作业类、业务类和管理类。其中涉及内部审计程序和技术方法方面的准则为作业类准则,如审计操作中的计划、通知书、审计证据、工作底稿、结果沟通等。内部控制审计、绩效审计、信息系统审计、检查舞弊行为并作出报告,这四个为具体的业务准则。对于管理类别的准则而言,其主要有如下组成:内审机构之管理、内审机构和组织最高层管理者之间的关系、内外审之间的协调、利用外部专家服务、人际关系、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评价外部审计工作质量7个具体准则。内部控制审计成为本次修订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对内审的作用予以了明确的体现。对于内审工作质量的评判而言,准则是开展审计工作的依据和标准,规定了审计人员应具备的资格和素质,规范了审计人员提供审计服务时应遵循的行为准则,是我国内部审计规范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2.3风险导向型审计

  受到经济全球化、科技进步、信息井喷等因素的影响,现代企业的管理需求不断变化,高管层和董事会的管理预期和要求也逐渐提高。内部审计要想在变革式的进步中满足管理层的管理需要,必须充分关注公司风险,基于风险和控制增加自身价值。?

  ?2.3.1风险导向型审计概述

  风险导向审计以毕马威提出的BusinessMeasurementProcess审计模式(BMP模式)最为经典。该模式以战略分析、经营环节分析、风险评估、业绩计量、持续提高五个维度来评价和分析公司的经营风险。作为一种较为新颖且备受推广的审计模式,风险导向审计不仅关注账务基础审计,同时注重制度基础审计,体现了对战略管理思想和经营边际收益的共同契合。为了改善会计师事务所的生存和发展,风险导向审计被作为一种新的审计理念和方法提出,随着内外部审计的趋同,如今该理念也逐渐应用于内部审计当中。如今的经济社会环境,风险随时可见,竞争与风险还有对利益的追求都使得管理层很容易走向舞弊的深渊。外界环境的高风险让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越来越受到挑战,无论是自身胜任能力的高低,还是外界环境的恶化,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也会面临多多少少的错误。风险管控以及执业自身的不确定性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站在比内控制度还高的层面上,对企业环境予以综合的考量和分析,而后对审计手段予以综合的科学运用。为了避免上述风险因素对审计结论产生影响,审计人员在制定审计策略时应当充分的考量企业所处环境,全面的分析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而确定更为准确、有效的审计策略。

  2.3.2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在内部审计中的运用情况

  风险导向审计引入我国以来,业内人士积极探索,不断研究,在业务实践中得到了应用。内审人员基于必要的风险评估,确定审计范围和审计重点,一方面通过评价和改善企业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以增加企业价值为最终目标的审计过程;另一方面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的观念转变,被动承受审计风险以逐渐被主动控制风险所替代,内部审计工作的效果和效率有了显着提高。虽然风险导向的理念已经得到广泛认可,但是我们也注意到,在我国,其在内部审计领域的应用仍不够深入,仍只处于起步阶段。在《内部审计新模式-风险导向审计》(刘洁,2006年)一文中对我国企业开展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在参与调查的百余家企业当中,根据其调查结果显示,只有约7%的企业开展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开展其他较为传统的审计业务类型的企业超过60%.由此可见,在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业务范围中,资源投入仍主要集中在传统的财务、经济效益等内容。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虽被广泛认识,但未成为主要审计内容。《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在央企的充分落实,《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在大型国企的全面实施,在法规层面极大的推动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在企业中的应用,更对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推广有极大的积极作用。

  2.4内部审计未来的全球发展趋势

  在新的市场环境和经济环境下,内审发展表现为五个基本的趋势,即自合规转为管理;对管理审计予以充分的关注;工作更关注方法的标准化;职能更为集中;借助内审机制对企业的经理人予以更好的培养。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在2014年的一个研究中发现,在参与调查的经理层级人员中,期望通过内部审计处理并解决公司中关键性业务风险(其中包括正在凸显的风险)占85%;但是只有65%的参与调查者表示,他们所在的公司或审计部门已经做到了这一点。换句话说,公司的管理者、经理层,对于内部审计消除业务风险的期望是较高的,但实际情况并如预期乐观。但同时调查发现,作为内审直接的参与人,大部分的内审工作人员都觉得自己在一直努力满足这些预期,只是各方参与者在认识上仍然存在差异。调查显示:(1)把内部审计的管理模式定位为管理导向型或偏向管理导向型的企业,约占30%;把内部审计的管理模式定位为“介于合规导向型审计和管理导向型审计之间”的,约占40%;而只有不到30%的企业认为自己是纯合规导向型或偏合规导向型。(2)大部分企业重视管理审计,有将近70%的企业(内部审计部门)认为管理审计非常重要,还未幵展管理审计的业务的企业仅有6%.这些70%的企业,借助对系统的分析、对流程的审查来实现效率的提升。(3)目前已经掌握了内审标准化运作体系的公司比已经开展执行了标准化审计的公司在数量上要多17%.市场上将自己的内部审计定义为管理导向型的企业日益增多,并积极通过各种措施向管理导向型转变。管理导向型的管理模式,让内部审计的业务职能越来越综合化。与此同寸,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让内部审计更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度,并为之提供管理工具,提升工作效果。例如,审计软件的应用可以实现财务报告和合规性审计的自动分析,让审计人员从低端的审计业务中解脱出来。(4)另外,调查结果显示,集中管理是绝大多数企业在设计审计职能时采用的管理方式,尤其是大部分的国际大型企业都选择了对其内部审计职能进行集中化的管理。只有25%的企业把内部审计职能体系建立为分散式的模式。集中管理的方式不仅有利于内部审计资源的灵活调整,同时也增强了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公司董事会对内部审计的管控。(5)绝大多数企业会釆取从外部招聘符合岗位、业务需求的审计人员,尤其在很多国际型的大型企业中,通过企业内部或外部的培养、职业生涯规划,最终使审计人员成长成为符合企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人才。内部审计人才已逐渐成为企业内部管理者培养的重要来源。

  第3章S公司内部审计体系的现状

  3.1S公司基本情况概述

  S公司是一家集团化的装备制造业企业。作为行业中的龙头企业,S公司的产品广泛应用于冶金、石化、电力、环保、制药等国民经济支柱产业。S公司的发展定位为成为向用户提供问题系统解决和服务的行业集成商以及服务商与制造商。公司自2005年-2013年,连续8年被评为中国工业企业排头兵企业。在长期努力的基础之上,公司提供的产品共有三大类,无论是从涉及的面上,还是从技术含量上,这些产品都处于行业领先水平,提供的服务也更为个性化,能够满足用户的独特需求。S公司搭建了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内部组织架构,设立了董事会、监事会,由总经理直接领导业务部门(图3-1:组织架构图)。同时S公司通过参股或控股的方式,涉足了多个行业领域(图3-2:公司产业图)。公司在近年发展中以主导产品为圆心,形成了公司内部的同心圆效应,并通过多种方式不断放大同心圆,带动了公司内部各企业的发展。

  为了保证公司成功实施转型和持续健康发展,S公司于2009年提出了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经过多次的讨论和不断的调整,在2011年“以内部控制体系为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切入点”,在公司内部全面推进和实施内部控制体系。2012年,在风险管理专业组织的帮助和支撑下,梳理了S公司的诸多下属子公司面临的风险,并且对这些风险予以了诊断。发展到现在,S公司已建立了多个管理体系,如身心健康责任制、质量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体系、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财务管理控制等,共同发挥作用支撑企业的正常运行。内部审计作为所有体系之外的公司保驾护航者,一要监督各个体系有效运行,同时也要服务各个体系,为其排除症结,最终促使所有体系能够有机结合、相互作用,实现“1+1>2”的良性循环。作为一家传统的大型国有企业,在2005年基于对当时市场环境的理解和对未来市场的预计,提出了更符合企业未来、更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的发展战略。随着企业战略的不断推进,企业的业务领域、范围和内容不断扩充,在产业中的地位和角色不断调整、转变。在近十年的转变中,S公司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其经营业绩也实现了大幅增长。

分享给亲友.

下一篇:巴莱资本在贵州魔芋项目中的成功应用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互联网企业的内部控制研究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